沒什麼事情,她在海市這邊也沒什麼朋友,以前玩的在好的朋友,畢業後也各奔東西了,一個人,沒事幹,就繼續整理明天要播的資料。
這一群坑貨排名她打算在排最後一名了,下次出什麼榜單她還沒想好……
“這也是一位使國家由盛到衰的人物,土木之變,喪師辱國,天子叫國門的皇帝——“大明戰神”明英祖朱祁鎮。”
明景泰帝朱祁鈺看著金榜上的內容,表情複雜。
朱元璋:居然是我大明朝,我倒要看看這後世子孫幹了什麼事,居然也榜上有名。
朱祁鈺:老祖宗,這是我大明的恥辱啊!
朱棣心裡發涼,有種不好的預感。
“景泰帝說的沒錯,這確實是大明的恥辱,也幸好有景泰帝的識賢才,放權於少保,京師保衛戰中給大明強行續了二百年。”
於少保:主要是跟了一代明君,感謝皇帝的資訊,放權給於某。
朱祁鈺:少保,誇讚了!
“大明和其他皇帝稱帝不一樣,明太祖朱元璋是一介布衣,開局一隻碗,窮苦出身,崛起微末,總攬英雄,南征北戰,收復燕雲臺十六州,最終推翻北元,誅滅諸侯,一統天下!光復華夏開創了洪武之治,可稱為千古一帝之一”
所有皇帝聽聞此話,都沸騰了,千古一帝啊,多麼高的評價啊!
影片還在繼續,他們不知道張言希接下來的話,讓他們更加震驚。
“大明第三位皇帝永樂大帝朱棣,被稱為馬背上皇帝,在位期間,五次親征蒙古,加強對北方控制,他也是第一位御駕親征五次的皇帝,被稱為征戰狂魔。”
“為了徹底清剿元朝的殘餘勢力,打退侵犯中原的韃靼等部落,從公元1410年到公元1024年,朱棣連續五次征討蒙古。經過朱棣的指揮,明朝軍隊成功打擊了蒙古的勢力,蒙古的韃靼、瓦刺等部都向明朝低下了頭顱。”
“作為一個有遠見卓識的帝王,朱棣將眼光放得更遠,他認為透過海洋也可以讓政權富強起來。在這樣的思想指導下,朱棣成為了第一個重視海洋戰略的皇帝。他統治期間,曾經發生過鄭和下西洋這樣的大事。透過與蘇祿等國家的交往,明朝和這些國家互相進行貿易,明朝獲得了許多特殊的他國物產,並在西學東漸的大潮中學習到了許多文化,在後世中“鄭和下西洋”是我們必學到的知識。”
“永樂大帝在經濟,政治,軍事,外交,文化各個方面都有建樹,經濟繁榮,國力強盛,創永樂盛世!”
“永樂大帝在位期間制定明家祖訓:不和親、不賠款、不割地、不納貢,天子守國門,君主死社稷!”
“明朝在南京建都稱帝,但一直受到北韃靼和瓦剌侵擾,加上北元蒙古南襲,為了鞏固江山社稷,明成祖朱棣於1421年將都城遷至北平。因為北平比較靠近明朝的重要防線山海關,並且北平是天子居住的地方,故而民間稱“天子守國門”。”
“明朝充崇禎皇帝時內憂外患嚴重,有人勸崇禎皇帝遷都,有人勸崇禎皇帝逃到南京,但他至死不退,要守護江山社稷,李自成攻下北平之後,在煤山自縊,民間稱“君王死社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