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州郡,兇陰山外。
大雪紛飛,殺聲震天。
李丹青首當其衝,衝殺在陣前。
他手中的朝歌劍宛如一頭黑色的蛟龍,在風雪中翻騰,所過之處,遼人計程車卒便成片成片的如敗革一般的倒地。
他的雙目赤紅,重劍揮舞之間,周身的血氣之力奔湧。
他奮力的揮出每一招,大河刀意被他融入到這一招一式之中,朝歌劍雖重,但在他的手中,如臂指使,劍招輕盈靈動,又變化莫測,而每一招之間,都裹挾著千鈞之力,遼人士卒之中根本沒有一合之敵。
對於這一戰,李丹青謀劃了很久。
也付出了很多代價。
他對於遼人此行,侵佔四郡之地的目的,做了諸多的推測。
但終究得不到一個確切的答案,但無論是遼人詭異的行動的方式,還是那日完顏冕甚至都無法親臨戰場的情形,都在告訴李丹青,自己之前的推測並沒有錯。
可他也確實低估了遼人的戰力,同樣也在戰場上,進行了錯誤的指揮。
如果那一日,與黑絕部交手的時候,李丹青能夠稍稍放緩帶著大軍衝陣的速度,讓大軍之間的聯絡不被割裂的話,而後發現陰兵的弱點的話,大軍雖然不說一定能戰勝這遼人,但至少不會損失如此慘重。
不過也正是因為這次交手,李丹青在調整好自己的心神後,方才能如此篤定的做出如今這樣的決策。
那日的交手,李丹青也看見了本應該崩塌的聖山枯月山所正在發生的一切,兇陰山的周圍磅礴的陰氣環繞,絕非一般聖山崩塌後的景象,這一點與傳聞中的兇陰山有著顯著相似之處。
而除開這些,如果遼人真的是想要在枯月山做局,將他當時手中的四十萬大軍一網打盡的話,那最好的辦法,便是聯絡其他三郡的遼軍偷偷來到陸屋郡,夾擊李丹青,而不是隻是單獨的黑絕部迎戰。
再者言,就算遼人極為自信,覺得單憑黑絕部就可以將自己手中的四十萬大軍吃掉,那在他們突圍之後,也應該立馬派出人手,圍剿追擊。
但此番種種在李丹青看來,都是不錯的選擇,遼人卻一個都未有去做,顯然他之前推斷的遼人四部分散於四郡之地是不得已而為之的推測是有其道理的。
同時,枯月山的異變,也讓李丹青覺得,遼人這一系列詭異的行徑極有可能與兇陰山也有著脫不開的聯絡。
故而李丹青鋌而走險,定下了突襲這遼軍最強的青狼部的計策。
這其實是很冒險的舉動,畢竟,如果他選擇兵合一處,強行衝擊黑絕部的防線的話,雖說以大軍剩餘人手的數量,只要黑絕部防備得當,李丹青手下的人,是斷不可能擊敗黑絕部的。
但想要突圍,也不是完全沒有可能。
而進軍青狼部,一旦出現了紕漏,很有可能自己與自己手下這幾萬人馬,便真的就只能落下一個屍骨無存的結局。
李丹青對此,其實是有過猶豫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