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三十餘位呂曹孫麾下大將,齊聚軍議重地,在見到呂布、曹操、孫堅後,當即便垂首一禮道。
只不過此時他們所喊之人,俱是呂布,前者是呂布麾下眾將,後者是曹孫麾下眾將。
在曹操、孫堅決定響應呂布後,便對麾下眾將言明,當三人齊聚一處時,必須要首尊呂布!
一個成分複雜的團體,如果說不能明確首腦核心,那麼必定會埋下分崩離析的禍根,對於這一點,呂布、曹操、孫堅三人非常清楚。
為了能抗擊塞外異族勢力,曹操、孫堅堅定地站在呂布這一陣線,並且情願遮擋自己的光芒,以突顯出呂布的地位。
再者說呂布在幽並邊陲之地的戰鬥,已經透過一場場大勝,奠定了自己的地位,所以曹孫麾下眾將,對此並沒有任何心理負擔。
呂布看著眼前齊聚的眾將,心中生出豪情,一場抗擊拓跋部、耶律部的戰鬥,讓自己將曹操、孫堅麾下精英,悉數招攬到自己的帳下聽令。
如此就算是在接下來的亂世中,遇到再怎麼兇險的危局,呂布也有信心穩定漢室邊疆,並對塞外異族勢力展開反擊。
想到這裡,呂布便神情正色的說道:“今日將諸君喚來,是為了日後佈局,確保我漢室邊疆之地穩定,所以本侯便準備召開一次高層軍議。
不過再召開軍議之前,本侯有一句話首先要明確下來,既然我們齊聚在這美稷一域,那麼此後便是能把身家性命,託付給彼此的生死袍澤。
本侯不管你們是出自誰的門下,但在本侯的眼中,你們都是本侯麾下的將領,所以不管是什麼軍令,你們都必須要無條件服從!”
雖說呂曹孫勢力合一,會在所難免的出現山頭主義,但就眼前的亂局來說,這終究是利大於弊的存在。
如何指揮這個成分複雜的隊伍,極為考驗呂布的政治才能,不過呂布願意迎接這樣的挑戰。
有曹操、孫堅這兩位雄傑在旁,也能時刻提醒著呂布,絕對不能有一絲的懈怠,否則日後這個龐大的勢力群體,必定會面臨分崩離析,甚至刀兵相見的情況!
“喏!”
在場的眾將,感受到呂布的威壓,當即便齊聲應道。
而站在呂布身旁的曹操、孫堅二人,當聽完呂布所講的這些,那心中也都生出只有自己能夠理解的感慨。
不過既然選擇勢力合一,那麼他們肯定是緊緊團結在呂布身邊,儘可能的為接下來的亂局積攢底蘊。
呂布拿起身旁的指揮棒,迎著在場眾將的目光,指著眼前的地輿圖道:“據本侯目下所知曉的情況,在我漢室塞北之地,勢力強大的異族勢力,其實並非只有拓跋部、耶律部這兩個已知的異族勢力。”
既然該說的話皆已全部說完,那麼接下來就必須要將漢室所處的境遇,原原本本的告訴這些大將。
想要確保自己所定的發展計劃,能夠順利的推行開來,那麼首先需要做的就是思想統一,只有這樣才能讓眼前這幫武將,知道自己接下來應該怎麼做。
更為重要的一點,呂布需要透過這次高層軍議,來讓曹操、孫堅的心中,能夠更為直觀的知道,當前遍佈在漢室邊疆之地的異族勢力,到底是一個怎樣的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