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哈……”
呂布聞言大笑起來,道:“徵兒,不曾想你這小小年紀,竟然能想到這些,這還真是叫朕有些詫異啊。
說的沒錯,北疆局勢穩定,這的確給我大唐,南下征討漢地各路諸侯,創造了極為有利的條件。
想當初朕統率大軍,征戰契丹的時候,就不止一次的在心中思考,何時解決漢地各路諸侯,以此來增加我大唐的底蘊。”
隨著這段時間的發展,在呂布的籌謀之下,大唐軍隊所列裝的各項軍備,那是碾壓漢地各路諸侯的。
而且相比較於塞外異族勢力,所佔據的那些疆域,以袁紹、劉備、袁術為首的諸侯,所佔據的那些疆域,要相對來說富庶太多了。
只要大唐能夠打下這些疆域,到時譴派軍隊鎮御各處,並委派官員治理地方,就能在最短的時間內,將這些疆域納入到大唐的統治之下。
至於說這些疆域治下,那些反抗大唐統治計程車族、豪強勢力,呂布不會有任何心慈手軟,直接全部抹殺掉就是了。
呂徵接著說道:“不過想要征戰漢地各路諸侯,那就要說服內閣,還有軍督府,不然光有參謀院一方勢力,那根本就沒辦法發動征戰。
畢竟現在我們大唐,正將主要精力放在開發東州,還有保持其他各州郡發展的政務上,冒然發動征戰的話,內閣、軍督府他們那邊,只怕不會同意的。”
為了避免不顧國體,強行發動對外征戰,呂布所設定的大唐官制,很好地起到了一個制衡的效果。
這樣就算參謀院,掌控著對外策劃戰爭,調動軍隊的權力,但無法說服內閣,還有軍督府的話,那根本就無法發動戰爭。
畢竟兵馬未動糧草先行。
當然呂布所創立的這一官制體系,就需要真正的精英,來掌握著中樞權柄,使得他們能夠看到,是否集中全國之力,發動對外征戰,是否對大唐有著利大於弊的長久打算。
為此呂布也一直在完善晉升體系,確保大唐的中樞所在,不會出現無能之臣,把控著朝中的大權。
這些籌謀的部署落定,能確保至少兩代繼任的天子,所配屬的那些官員,不會出現無能之臣,但至於之後的天子繼任如何,呂布就不得而知了。
“這還需要一個契機。”
呂布雙眼微眯道:“想要南下征戰漢地各路諸侯,就眼前這種局勢,還是不夠的,若是契機出現了,那我大唐就能出動了。”
其實早在結束與契丹的國戰後,呂布就授意參謀院,重點注意漢地各路諸侯的情況,倘若出現合適的契機,大唐就將再度高速運轉起來。
但若是沒有合適的契機,那大唐就會趁著北疆局勢穩定,專心的發展治下,還有開發東州之地,到時再根據所處的境遇,決定向北征戰,還是向南征戰。
身為大唐的一國之君,呂布必須要為大唐的未來負責,而不是不顧一切的就謀取戰事,國雖大好戰必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