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崔烈的想法,不讓朝廷此時譴派兵馬,是為了讓幽州邊疆之局,能夠進一步糜爛下去。
待到形勢更加危急之時,他便會舉薦崔家門下武將,屆時統率重兵,一舉蕩平這該死的契丹大軍。
似這樣的手段,在不久之前,崔烈便已進行過一次,只是面對議郎傅燮的反駁,使得他的謀算並未達成。
今日幽州之局到了這等程度,崔烈一心只想為自己謀取利益,這引起朝中不少人的反感。
左車騎將軍皇甫嵩,神情嚴肅,走出道:“陛下,司徒之言,實屬一派胡言,自遼西郡守章明,戰死前所呈奏疏。
此次來犯我漢室邊疆之地的契丹大軍,絕非是一時興起,這是一場有預謀的戰爭,倘若朝廷這個時候,不盡快譴派大軍平定邊患。
等這支契丹大軍,接連攻克遼西、遼東屬國、遼東等地,屆時我幽州邊疆之地,將會面臨多面進攻的威脅啊!”
本志在必得的崔烈,在聽聞皇甫嵩之言,那臉上流露出陰沉的神情,豎子,竟敢在這個時候,破壞老夫的大計!
太尉袁隗此時說道:“陛下,左車騎將軍所言甚是,今幽州邊患橫生,而朝廷在幽州並未譴派大臣坐鎮。
倘若局勢進一步糜爛下去,恐對我漢室來說,那並非是件好事啊。
一旦契丹大軍突破我漢室邊疆之地,恐不僅幽州、冀州會出現威脅,甚至於司隸重地,都會受到威脅啊!”
當初崔烈不尊士族奉行的規則,暗中撬走自己的司徒之位,這使得袁隗心中非常不滿,雖說後來依靠袁氏之威,加之向劉宏獻了數百萬錢,這使得袁隗從司徒之位下來後,順勢便當上了太尉。
因為呂布的出現,使得目下漢室的局勢,相比較歷史軌跡中的事件,已經發生了很大的改變。
錯綜複雜的局勢,使得士族之間的明爭暗鬥,也漸漸地開始加劇。
為了能夠獲取最大的利益,一方面他們暗中鼓動大將軍何進,與勢力不斷旁大的十常侍鬥爭。
另一方面為了確保自身地位,他們內部之間也是紛爭不斷。
對於這樣一種情況,遠在美稷一域的呂布,對此卻並沒有任何感官。
畢竟接下來出現的危局,是朝中這些醉心於權謀計程車族大臣、豪強大臣,所難以想象的存在。
目下就因為一場幽州之亂,為了能給自己謀取到最大的利益,朝中的大臣紛紛出手,至於說那些慘死的地方黎庶,他們根本就沒有放在過眼裡。
面對朝堂之上,這種紛亂局面,這使得劉宏心中很是憤慨,以至於在爭吵到最後,劉宏憤然離朝!
獨留下那些針鋒相對的朝臣,繼續在這朝堂之上爭吵。
但是如何解決幽州邊患,又是漢室必須要儘快解決的事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