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線不熟悉,那只是對於大盛的隴右軍而言,對於徐義,卻不是這樣的情況。
雖然也有個十多年了,自己對於當時的行程依然記憶猶新。雖然有千年的間隔,徐義也知道,山形水勢的變化並不大。
而真正的原因,也正如徐義所說的,要想確保合作時己方的利益,必須保持己方的強勢,而這需要戰爭的勝負來決定。
這是對於鹽池開發,而對於徐義而言,也確實需要這樣一路打過去,不管是為火器,為神策軍正名,也是為將來神策軍在安西立威。
徐義是很自信,可不管是崔珪還是哥舒翰,卻對徐義這樣的決定不以為然,甚至有點擔心,不,應該是很擔心。
哥舒翰沒法說徐義的神策軍有點孟浪,不能出口直接打擊徐義,可作為隴右道節度使,名義上的徐義上官,他不能對這五千神策軍不理不看。
“徐侯,北線都在我隴右軍的掌控之下,你這西行,帶著的輜重過多,又有太多的工匠和家眷,雖然神策軍能征善戰,可徐侯還是需要為家眷考慮,為工匠考慮。”
“若是這一路打過去,軍卒損失暫時不說,就是損失工匠和家眷也不是徐侯想見到的。我建議徐侯還是穩妥起見,走北線比較合適。”
哥舒翰說的很委婉,這也是朝廷給了安西軍,也就是神策軍自由裁量權,否則,哥舒翰是直接下令了,而不是這樣勸阻。
在哥舒翰的心裡,這徐義是因為早年的石堡城用計,以及傷病戰騎兵,包括火器剛剛出世後,橫掃幽州周邊那些部落的勝績,讓徐義有點飄了,有點不知所謂。
崔珪卻不這樣想,對於徐義,崔珪的瞭解要比哥舒翰深的不是一點兩點,徐義還是個少年時,崔珪就跟徐義打交道了,這麼多年,他還沒見過徐義做過什麼不靠譜的事。
“你有把握?”
哥舒翰見崔珪這樣問,頓時有點發懵了。
崔珪是崔穎的叔叔,算是徐義的親戚,丈叔父,不管從哪方面考慮,崔珪都不會讓自家侄女做寡婦。
難不成······
哥舒翰還是不敢信。對於火器,哥舒翰不是沒用過,不管是火藥彈還是火銃,哥舒翰都使用過,甚至還整隊嘗試過,所謂戰力,也就那樣,看起開嚇人,聽著挺恐怖,真實的殺傷力,真的比箭矢和刀劍大不了多少。
“應該沒多大問題。”
徐義相當的輕描淡寫,就跟說一件很平常的事。
崔珪點了點頭,似乎不想再勸阻徐義了。
哥舒翰總覺得有自己不知道的事:“徐侯,可有計較?”
“就一路打過去!”
徐義這樣的回答,著實讓哥舒翰驚訝!
一路打過去?這不是說說,也不是說話,這是即將面對幾萬,乃至十多萬的吐蕃軍。
這麼多年了,整個絲綢之路的南線,就是大盛和吐蕃的戰爭之地,雙方你來我往,不知打過多少戰了。
若真的想徐義所說的簡單,也不至於幾十上百年的征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