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科幻靈異>星空統治者> 第十一章 開始打劫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十一章 開始打劫 (2 / 2)

相對其他人,潘文的情緒穩定的多,主要是他考慮問題的角度不一樣。從地理位置上看,賽格伊斯是帝國與聯邦玩家的階段大敵,不會一年就把自己玩殘,因為按第二世界的規則,除了玩家用來刷經驗的定點怪可以工廠速造,有智慧的NPC是不能憑空獲得“裝備的”,在大銀河時代就是戰艦。也就是說一旦本次行動全滅了,賽格伊斯的整體實力會立刻削弱20%,若按照戰時貢獻,這批高階分子的佔比還會大很多,一旦沒了賽格伊斯還有沒有自保力都難說,賽格伊斯往後的MR243都是中立國,玩家立刻會突破艦船限制封鎖,艦隊規模井噴只需要錢而已,橫掃八方几乎是立刻的!

當然,正是因為“個性”與“智慧”的存在,自取滅亡也不是沒有一點可能,只是NPC內鬥不涉及第二世界的資源調配功能,賽格伊斯若那樣沒了會毫無意義,監管者也會不高興,所以可能性微乎其微罷了。

總之太空作戰或許有人緊張有人擔心,不過也就能看到自己船上一塊,艦隊航行的很穩當,沒什麼氣氛一說,三個小時後,目標設施出現在艦隊雷達中。

凱末爾研究中心,是卡特公國的第二大研究基地,飄在兩顆氣態星軌道之間的零引力區,自轉率極低,僅能輔助維持公轉軌道,屬於零重力試驗場。其中零重力試驗場這點就是被賽格伊斯盯上的理由,就算不公開,大家也知道零重力試驗場的主要研究專案肯定是為太空環境服務的。

接近作戰的過程很短暫,僅持續了不足半小時,就相當於正常駛近。因為是隻有炮艇和極少數巡邏艦保衛的固定目標,戰鬥基本就是無腦對射,聯合艦隊共記損失了十六艘巡邏艦和兩艘護衛艦,另有十來艘戰艦有輕重不一的傷勢。

體積約為賽格伊斯二分之一的惑星級實驗室具備一定的防衛能力,可惜的是因為屬於境內設施,對抗大規模艦隊並非其長項。科研惑星除了目標明顯的軌道炮和強大的攔截陣列,主要的反擊手段也就近千艘炮艇及十多艘巡邏艦,這實力完全可以對付正常的海盜及流竄分子,不過現在它面前的是賽格伊斯近三分之一的精英艦隊。

聯合艦隊在攔截射程外清理掉面對艦隊方向的全部武器系統後,主力艦群帶著各家捐獻的一點陸戰隊開始了登陸作戰。

登陸作戰中要面對很多自動武器,而很多區域都是機甲無法進入的,只能靠身著動力裝甲的人員和某些小型自動武器,比如潘文的艦隊就把所有由第二主機管理的自動警衛機器人給丟進去了。

包括三艘裝載著第二主機的少尉級,潘文的艦隊裡四艘船一共提供共計一百二十臺AX1、2型警戒機器人,佔據艦上數量七成。AX1只裝備了非致命的電擊、磁化武器,不過機器人這東西不怕死,用這些武器也能利用稍有破損的缺口大面積破壞供能線路,AX2型則負責機甲在無法到達的位置提供車載級火力的壓制與破壞,效率遠比人工好。

除了兩種警戒機器人,黃金號上的Worker,也就是四臂操作機器人也被丟下去不少,藉助這些四條手的東西,第二主機豆豆能第一時間擷取情報,同時也可以避開危險環境中依賴人力獲得電子情報由緊張產生的失誤。反正在潘文看來,陸戰隊員的身價遠高於幾個機器人,死了划不來,戰機才是他們該去的地方。

陸戰隊從破口進入研究中心,外面的主力艦群投放人員後也沒有閒著。

首要的是為陸戰人員提供指揮系統支援,包括隨著人員進度繪製整體地圖、標記安全/危險/重點路線等等。聯合作戰中主力艦群帶著整個艦隊的陸戰隊,平均分攤到四個船主上都有近三百號人需要情報支援,就算潘文有高AI的豆豆幫助做初級判斷,這項工作也不是一兩個戰術班可以完成的。大船不像專業登陸艦,在設計是就不太考慮支援大規模登陸作戰,沒有對應的直連指揮設施,但他早有安排,將奴隸學員未在重錘號實習的成員裡把指揮傾向的都召集到多功能戰術中心,平均一個人只需要照顧十個人的資訊。順便一提,多功能戰術中心平時就是個戰術演練室,和模擬訓練艙的個人戰鬥訓練不同,戰術演練室只提供戰術模擬的學習環境,也可以當全景模擬區用,只有在需要的時候才由艦橋控制室接入外部資訊。

除了提供指揮支援,主力艦群還要提供諸如重火力擊破、周邊外部設施清理等雜物。

考慮到之後的時間裡隨時可能遭到官方主力艦隊的反撲,主力艦群外的其他艦隊在登陸部隊投放時已經開始圍繞研究中心繼續清理背面火力點,完成清理之後,就不會出現迎擊中做位移動作時一個不小心移動過度導致菊花被爆的慘劇。

?研究中心有沒有可能啟動自毀程式?

有,當然有,但可能性很小,一個研究中心中物理價值最高的是那些做研究的基礎設施,資料僅僅代表未來價值,而基礎設施恰恰是外面這群傢伙不感興趣也沒時間弄走的,陸戰隊也不會去故意破壞。陸戰隊的行動很快就會讓裡面還活著的人明白,行動是以獲取資料為目的,自毀前是不是該考慮下未來修復的情況?體積有賽格伊斯二分之一,直徑僅略小的人工天體,又是高價值的試驗基地,完全重建起來可不是一兩艘移動星基能比得上的,重建需要的資源短期內對一個小國絕對不是小負擔。

還有個原因,就是艦船隔著大船們還是有上千公里距離,人員運輸都靠小艇小炮,研究中心本身又不是個炸彈,就算它自毀的能量在解體後還能在真空環境裡波及數百公里、電磁效應導致主力艦群護盾暫時失效也沒辦法同歸於盡,頂多是弄死了人員,再對比下人員和整座設施的價值,總是該謹慎些的。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