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勒個去!這是什麼命中率啊!”
“我覺得命中率都還能接受,就是攻擊力根本變態了啊!”
“畢竟是大BOSS,跟咱們差不多就不叫BOSS了。”
“說的是啊,要不是隔得近,真感覺不出差距這麼離譜。”
對話來自一艘護衛艦上,它左舷約三千公里處就是潘文艦隊的旗艦黃金號,艦隊此刻正在對一群蟲子進行屠殺,蟲群中有幾隻巨型蟲。
最終潘文還是領著玩家艦隊群殺了上來。不為別的,還是因為NPC和玩家的合作基礎太脆弱,玩家就沒把NPC當成同等級的生物來看,所以如果後續還要藉助這支強大的力量,潘文找不出太好的理由拒絕合作。
有一點需要說明一下,潘文一直都是很沒安全感的人,而玩家又是個非常不安定的因素,因此在出發前還艦隊有所調整,規模縮減至七百艘護衛艦,來自帝國和聯邦的玩家艦船數量大體一致。整體陣型上,也是每十到十五艘帝國或聯邦的艦船為一個戰鬥小組,交錯佈置。
玩家果然如同預料的一樣,派遣了約二十人的非職業參謀團來到黃金號上,陣型的佈置也獲得他們的首肯才能實施。
潘文用的是陽謀,以小組為單位的散亂陣型的確能消除內部衝突的隱患,這才能順利的透過。否則在特定情況下,比如側翼損失過量時很容易引發內部力量失衡,三方都是有相互矛盾的,一旦內部力量失衡弄不好就成了別人嘴裡的菜餚。
潘文字人不願意在該時刻打擊K30為中心的蟲群體系,因為該蟲群在本地聯軍國破家亡時的毀滅報復打擊下,整個補充體系不是很完善,從各渠道蒐集的資訊顯示,蟲群整體力量肯定比事發時弱的多,甚至弱到已經有一週多的時間沒有繼續擴張侵蝕範圍。
以潘文自身在MR251的經歷,和K11左翼星區的戰況及情報進行推測,蟲群在對一顆行星進行感染侵蝕後,需要有一個至少為期數週的準備期,才能為太空提供大量兵員補給。
這些綜合在一起,基本能判斷K30蟲群此刻的情況不是太理想。但是即使如此,潘文也沒有任何證據能保證蟲群沒有滅了這支玩家艦隊的能力。
按以往魔王們的行事風格看,除非是躲無可躲的局面,他們不太可能把自己陷入一個不可逆轉的絕境中,由此可猜測蟲群在示弱,在沒有必要的時刻不會展開大戰。
有了以上認知,本次帶領玩家艦隊跑過來糟蹋蟲群,艦隊整體被滅的可能不大,前提是艦隊不能去碰蟲群為之後戰爭籌謀的核心利益。
於是潘文的基調就定了下來,不去弄什麼行星毀滅打擊之類會過度刺激蟲群的事情,就在編號32以前的星系裡找蟲子打,為後續地區的防線建立提供支援。
為什麼會是K32之前?因為只有這個範圍內,才能在一到兩次跳躍內回到K21K23防線,而且在需要中繼點的地區有不止一個路線選擇,能降低被蟲群利用戰術全滅他們的可能。
對此,玩家艦隊來的參謀代表也一致同意。艦隊裡只有七百艘玩家戰艦,對整個玩家群來說是一次中規模行動,只代表部分高階戰力,遠遠達不到跟魔王拼死開戰的規模。減緩蟲群的規模增量、試探蟲群底線、獲取更多情報,就是本次行動的目的。
“通知參謀室,後方兩百萬公里處有可疑資料出現,我們不等蟲子,讓他們聯絡後方的第四衛隊佈雷。”
太空戰鬥中,佈雷是個很受爭議的事情,在MR251第一次防守戰時就點過,雷場佈設後最大的問題是一次戰鬥會留下大量未觸發的機雷,對民用運輸類艦船的威脅非常大。但是艦隊這會兒就在K32,已經是蟲群的全面佔領區,星際公約的適用性值得商榷,用了也就用了,真的回收後自會有人先來排雷。
……
黃金號參謀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