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妮克僱傭軍的船太多太大,潘文也拿不出一筆巨大的費用給他們進行大修補貼,只能各退一步,同意他們只做深度維護。
提供維護的廠商,自然是曾經有過合作的反抗部隊內部商會。
為了讓大夥接受阿妮克僱傭軍的存在,潘文接下來幾天費盡口舌,才和各方說好,讓阿妮克人在K11享有相當於普通外來商會的權利。
有了聯合艦隊給予的設施、補給使用權,普通外來商會基礎權利看起來沒有蛋用,對潘文來說卻是不可缺少的。
阿妮克人必須擁有這項權利,才會讓他們不得不更多的與其他人類團隊聯絡、接觸,交流多了,才能真正意識到對方並非只是一味使用暴力的低等生物。相互間不那麼敵視,組成混編艦隊時就不用擔心內部矛盾太過尖銳而引發更糟糕的情況。當然前提是在接觸中雙方都保持足夠的理性和剋制。
不管是阿妮克僱傭軍的整備工作,還是他們對與人類合作的適應,都需要時間,恰好現在時間並不是那麼充分。
就在潘文為了增強K11民間武裝力量東奔西跑尋求各方關係的時間裡,K11的情況也不是一帆風順,聯合艦隊的指揮官們比他頭疼的多,局勢惡化的太快了。
在之前的兩週中,KT星團左翼星區發動了一次大規模攻擊,不到十二小時,右翼星區的K21K23新防區也遭到右翼蟲群的衝擊。
兩個防區的官方力量損失都很大。
K11聯合戰線上,帝國和聯邦的聯合艦隊幾乎有一半艦隊折損在防守戰中。K21K23的新防線情況更糟糕,其中K21地區的武裝力量被全滅,防線已經不能稱之為防線了。
K11的聯合艦隊遭到巨大損失,起碼還有規模龐大的僱傭軍應付狀況,K21K23地區的整條防線則從頭到尾沒有發揮過作用就完蛋了,後方又一片混亂,補都補不上,對於人蟲大戰的信心是個巨大的打擊。
K21K23防線被破壞,接下來的K12K20地區已經沒有地方可守,KT星團僅存的力量已經不足以鋪設一個覆蓋K14K16地區的新防區,唯一的出路就是全面收縮,以K11作為最後的橋頭堡構建密度爆炸的重點防區。
壞訊息中不那麼壞的部分,可能就是在這次衝突中,人類還是把能找到的蟲子全消滅了,D21的原居民星雖然被侵蝕,不過那裡的撤離工作已經基本完成,只等撤軍時把居民星一起毀了就不會留給蟲子留下資源。
局勢失利帶來的也不全是壞事,兩邊防線同時受到重創,終於讓聯合艦隊的長官們意識到對抗蟲群的武裝力量仍然遠遠不夠,開始想各種辦法彌補劣勢。
帝國和聯邦催促國內增兵是必然的,只是涉及到兩個世仇鄰國的邊境安危,不管是臨時擴軍,還是直接抽調,都需要雙方商量著來,這兩個國家領土跨度又大,哪怕早在前一次聯邦艦隊被創時已經提交了一次增兵請求,一時半會的也不會有結果。
但帝國和聯邦也不是幹看著,蟲群發動大規模攻擊的結果出來不到十二小時,雙方就同時釋出訊息稱,將讓國內20%的產能轉為戰時物資生產機制,全面滿足MR243、K11地區的軍事需求。
超級大國的戰時生產機制非常強力,當那些生產奢侈品的廠商生產戰艦內飾、高精密部件,初級材料生產商則會轉為生產指定型材節省後續的製造工序,僅僅是20%的產能轉換,就能為前線提供至少每天三百艘護衛艦級別的戰艦,而這僅僅是啟動戰時生產機制賦予的額外數量!
這條訊息釋出後很短的時間裡,兩國又與MR243當地各小國達成協議,由帝國和聯邦向MR243提供更多的高階教官,MR243各國提供基礎人員,大幅擴大後援兵力的培養。
此外,為人蟲大戰提供技術支援的BU計劃方面,也在擴充資源、人才渠道,第一批試驗武器、裝置已經進入授權階段,很快就能在各大廠商處購置。
戰線以外如此,K11內部自然事情更多。
新的指揮體系正在建設,除了原有的聯合艦隊指揮部,在帝國和聯邦的牽頭下,右翼星區撤退的軍隊裡也弄出來一批人和艦船,組成了東部防區指揮部,所有撤下來的官方軍隊都會被納入該體系,那些已經散落在民間的也會由該部門儘量召回。
本地業主們的組織,現在也有了官方正式名稱,名字很挫,叫民團戰線,潘文回到戰線上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該訊息的功勞。
它不止是換了個名稱,根據訊息稱,接下來隨著職能部門的完善還會具有少量行政功能,幫助管理民間武裝的登記和部分物資出入管理。
K11一直是自由貿易區,沒有官方機構,頂多有幾個民家商會組織,即使是聯合艦隊進來,也只是進行軍事管制而沒有設定行政條例。突然冒出來的準行政機構完全改變了商貿環境,一個不慎就可能有一批商家會退出K11。
潘文雖然比較窮,但是在K11的聲望還行,他身後的D21開發公司現在也有些規模,所以他覺得來K11看著準行政機構的建設,可能比留在MR246繼續招募阿妮克僱傭軍用處還大點。
接下來就等著BU計劃提供的新武器登場,看看有沒有機會坑蟲子一次緩解下局面或給右翼星區的撤離拖些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