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個身份的心理評估,“自律”專案特別顯眼,潘文該專案的評價為“優秀”,而烈陽的該專案竟然寫的是“機器”!
機器,對烈陽並不是什麼好的形容詞,但在別人眼裡,很可能是作為艦長必要的素質,畢竟等著他的是個需要持續兩百年左右的超長任務。
行為評估。
冒險傾向:偏低,有必要時仍會採取強勢行動。管理方式:管理層提前制定一系列計劃與應變預案,為各工作崗位留下足夠寬鬆的工作環境與時間,工作外僅對暴力等影響他人安全的行為進行干涉。
綜合評估。
“心理狀況不會影響工作狀態的特殊候選人,以其為核心構建的團隊能讓船員在最寬鬆的環境下完成任務,在各候選人中發生船員暴亂的可能最低,但管理層工作強度偏高,建議配備第三組副艦長。”
穩定的狀態與他自己都不知道是好是壞的放羊管理,可能還有其他因素,讓他成了槍騎兵IV的艦長第一候選人。
“難道是其他候選人太弱了?”
自言自語著,他繼續往後看。
大概他永遠不會知道自己曾經的競爭對手都有哪些怪物,更不可能知道他成為艦長第一候選人最重要的一點根本就沒出現在信件附錄的人物資料上。
事實上艦長的後期考察中,他是在大局觀上碾壓了其他除魔王之外的競爭者,而魔王恰恰是早就被某機構從內部淘汰了的。
在艦長競爭中,管理方式是最次要的參考,因為槍騎兵IV上有超空間通訊系統,即使這貨沒有經過長距離旅行的實際測試,保障兩光年內的通訊還是比較可靠的,艦長有十年以上的時間慢慢學習和適應。能和心裡承受力相提並論的要素,只有概念比較模糊的“大局觀”。
會看局勢,會借勢,才能在人員構成複雜的槍騎兵IV上,用最小的代價擺平內部矛盾,把精力放在完成主要任務上,否則連續兩百年陷在內鬥中,仙人都得崩潰,還談什麼任務。
個人資料之後,才是職權明細。
沒什麼可說的,感覺就是太空航行組擴大規模的產品,但是看過後烈陽不知怎麼就產生了種古怪的感覺。
再往後,又是一份槍騎兵IV的三維圖資料。
烈陽的眉頭靠近了些,偏頭看了眼還放在旁邊的薄膜資料屏,把它拿到一起,一點點放大相互對照著仔仔細細看過一遍。
艦長,原來如此。
艦長資料中的槍騎兵IV和薄膜資料版是不一樣的,並且也解釋了職權明細中哪來的古怪感——原來真正的槍騎兵有兩套艦體結構!。
人員分為A系統和B系統,兩個系統是完全沒有交點的,吃飯、睡覺、開會、工作、走路,A組與B組永遠碰不到一起,哪怕是兩邊的副艦長也一樣!
一個正常的艦長要管這種人員系統非得精神分裂不可,哪天起床搞錯系統,AB兩個人員系統同時喚醒的時候,樂子就大了。
奇特的結構,致命的管理缺陷,卻不是沒好處,比如內部人員鬥爭引發的面板破壞就不需要大動干戈,慢慢修就行了,哪怕是某些致命破壞,任務也有希望繼續,而不是隻能承受一次風險。一切,都建立在槍騎兵IV有一個可靠的艦長之上。
看過機密,後續的再沒什麼出奇,包括艦船安全手冊、各船員休眠區的工作區域細化資料、各裝置概述及附錄等等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