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R242的位置不算要衝,從MR241可以直接跳到243、244、245,三個點和MR241之間的距離大致相當。
三個小國星系與MR241的距離很微妙,剛剛好能讓上一代護衛艦跳過,巡邏艦則只有採用新的甬道演算法和強力引擎的重型巡邏艦才能一次過來,它們一般都是最近幾年才釋出的新型號。
既然伊斯帝國僱傭軍能跑來這裡,說明經過一年的建設期,帝國的小型艦產能已經全面滿足需求,開始為僱傭軍列裝新型號的重巡邏艦了。
僱傭軍倒也不是之前不能來,從MR241出來也不是非要走賽格伊斯對應跳躍圈才能起跳,另外賽格伊斯在MR242也無力於死亡之海外的地區對抗帝國和聯邦兩個龐然大物,除了那片有名字的粒子風暴區,整個恆星系大半就是各種民用運輸的中繼區。只不過在僱傭軍換裝最新型艦船前會涉及到行動成本的問題,雖然他們這個群體不太在乎大行動時耗費的成本,可平時還是需要攢錢的,巡邏艦多,代表每一份綜合戰力分攤的跳躍成本更高,跳遠了很難尋找價值合適的目標。
現在嘛,僱傭軍來做“生意”的時間點掌握的不錯。在MR243開始內戰之前,僱傭軍在本地襲擊了民船或路過的軍艦必然會引出外交麻煩,但是現在本地的中立勢力都在擔心引火燒身,一時間也空不出手來發動小夥伴跟兩個大國扯皮,於是產生了“盈利”的空間。
潘文再次向技師們求證了被擊落巡邏艦的型號和資料,得知那六艘竟然是伊斯帝國還未列裝的精銳型號!
精銳型重型巡邏艦與輕型護衛艦的分類邊界有點模糊,最近幾年公佈出的新品種都裝備有與全尺寸炮效能相差無幾的主炮,所謂的9.5級炮。
9級能耗炮是中型巡邏艦中的重火力艦配備,也是標準型重型巡邏艦的標配,但是各種實戰都顯示9級能耗炮與無需考慮小型化的全尺寸技術差距還是有點大,特別是巡邏艦本身較輕的體量使得戰術動作穩定性要稍差,二十五萬公里距離只能達到護衛艦四十萬公里的命中率,開發更好的輕量級主炮節省國境守衛成本就成了必然。
9.5級炮屬於新型變種主炮,還沒有官方指標,按民間預設標準,作戰射程能達到三十五萬公里左右,體積不大於全尺寸炮一半,最大長度在粒子型全尺寸炮七成以下的,即可稱為9.5級炮。配合巡邏艦基本拋棄機庫,擁有較小的戰鬥截面,已經具備了與單主炮護衛艦對肛的能力。
“原子排列與鍵能賦予技術”的存在,讓9.5級炮的開發不存在技術障礙,主要還是無法使用基礎型材料降低製造與銷售成本,按MR243各船廠對賽格伊斯的報價,一門9.5級炮的價比全尺寸炮還高出四成。另外重巡邏艦已經要開始承擔少量攔截任務,引擎指標也與輕型護衛艦差不多,這樣一來一艘重型巡邏艦的價格幾乎和輕型護衛艦相當了!
問題在於9.5級炮終歸不是10級炮,射流持續時間中的能量級數仍然少一位數,對護盾的傷害能力也就能達到上一代全尺寸炮的70%、新型號的60%,除了土豪國會少量訂購,一般國家都不太考慮列裝。相比官方訂單,精銳型重型巡邏艦反而民間財團買的多點,這幫傢伙有錢武裝,卻捨不得在人員上投資。不過很明顯,帝國和聯邦已經找到了更好的買家,能變錢的僱傭軍,這一手段在不違反小型艦開放條例的前提下,最大限度的提升了僱傭軍對抗各類作戰艦隊的能力。
“我們的老對手看來在MR241太寂寞,把手伸到這兒來了。”潘文讓整個艦橋控制室的船員都明白敵人的身份後,開始安排,“準備星系廣播,通報有僱傭軍在此破壞運輸航線,要求所有賽格伊斯同僚維護民航運輸線的穩定。”
“咦!?”“啊?”
與指令執行無關的船員有的發出怪聲,或是回頭看自家艦長是不是腦袋燒壞了。
潘文的要求不太可能得到全面執行,但還是會有很多艦隊響應。賽格伊斯對MR243運輸民航航線的依賴不是什麼秘密,一旦失去航線支援,結構不夠健全的賽格伊斯會受到相當大的衝擊。如果目光長遠一點的,立刻能想到好處:星際貿易航線被攻擊的太厲害可能會崩潰,就算後來驅趕走僱傭軍也不是發個新聞就能恢復的,而補給、維修一直都是星際橋上的收入大項,在小國沒空的時候幫助維持航道安全,形象什麼的先不說,直接利益就等於是給他們送錢了,這樣一來今後賽格伊斯必然會得到他們更大力度的支援。
還有個保障,平日裡賽格伊斯的海盜在MR243也保持著剋制,家門口的好菜自己都沒捨得吃竟然被外人拱了,就算腦袋不太靈光的海盜船主意識到這點也知道該怎麼做。
可惜的是移動型跨空間通訊裝置只有很少品種的大船有配備,廣播發出去,潘文得不到及時的回饋,這一點沒什麼好辦法處理,只能透過大範圍星系掃描觀察各航線情況。
大範圍掃描比較花費時間,正好這會兒海港號還在幫著修商隊的武裝商船,時間挺充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