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要更多物資換星幣,需要更多星幣買船,到時候MR244往後的幾個星系裡一艘護衛艦漲到相當於現在五六萬星幣都不奇怪。
MR243能保護自身的唯一利器,就是它身為星際橋的重要性,一旦被佔領,佔領者會變成全人類公敵!可惜這一點對玩家貌似沒什麼威懾力,就算帝國和聯邦的官方竭力阻止,想必他們也會被MR243巨大的艦船通行量吸引過來。若是那樣,MR243大概會有一段時間處於偷襲和反偷襲的狀態,有可能成為另一個抵抗勢力的常駐點。
潘文想了很多,始終覺得MR243成為另一個抵抗陣線的可能性很大,因為按第二世界全部事件都會產生聯動效果的情況,再加上銀河時代裡BOSS的個體能力與玩家有所縮小,反抗玩家的勢力越到後期,控制區域越小反抗會越無力,而CT星雲的蟲子那邊也需要時間才能發育到能阻擋玩家腳步的程度。
除了這些原因,潘文的推測還參考了第二世界整個的平臺功能。
第二世界整體分類具有三項功能:在人類各定居點間分配資源維持人類整體經濟活力、刺激真實技術發展(尤其是能幫助人類殖民太陽系外的高速太空移動技術)和降低人類延續對環境的需求指數,其他分支功能且不去計算。
在MR243是否可能被直接吞掉這件事上主要參考的是刺激真實技術發展一項。
大銀河時代的技術層面是高於真實社會的,也正是因此,而不得不讓類似加速度、太空塵埃破壞力、超空間技術等一系列數值偏離真實,因為沒有對應的真實技術,所以一些完全虛構的東西真正的AI也只會按按機器製造出來而不瞭解其原理,這實際上已經開始偏離刺激真實技術發展的初衷。而在大銀河時代里人類也就僅僅在兩個星團間折騰,甚至沒佔領銀河系的一條懸臂,更是體現出第二世界硬體結構算力已經接近極限,無法透過單純的增加終端提供更大規模的擬真環境了!
那麼可想而知,在真實技術幾乎沒有發展的時候,第二世界的紀元被推動到不得不轉入下一個紀元時,很可能因真實技術能力無法滿足地球休眠人對“真實”的需求,迫使第二世界返回第一紀元重新開始!當然故事不會完全重複就是了。
重返第一紀元有什麼問題?休眠人反正只能被動接受不是?玩家說不定也想回到更突顯個人能力的時代呢。
當然有問題!
真實世界在第二世界建設的實驗室不是邊緣星球就是以異次元的形式存在,下個紀元不管是退回洪荒紀還是進入到真正的銀河旅行時代,實驗室都可以以現有的形式存在下去,但銀河時代的知識普及度明顯更具備全民開發的優勢。
地球上潘文的兩百億同胞的確沒什麼人權,但是他們身為人類的創造力是不受記憶限制的,只有在更高的社會技術環境下,地球這個仍然佔據著人類社會中最多數成員的故土才有足夠的含金量,而也只有在全民都接觸到擬真科技的環境下,四大監管者才更能體現出她們對創造力進行“監管”的價值,而不僅僅是一臺大管區統籌機器。
因此,假如無法對下一紀元進行科技化推進,人類管理層肯定會希望第二世界能在大銀河時代多維持些時間,以期待出現突破性的技術革新。
按這條思路,不管賽格伊斯還能撐多久,MR243、244、245這三個能跳到242的星系,必然會形成一條更堅固的抵抗陣線,同時外面的管理層也可能動用特權影響各勢力決策,在不影響“體驗”的前提下,壓住玩家嘴裡所謂“歷史的車輪”。
潘文這小屁嘎達會為這種大事費神,說來說去還是為了自己,因為如果MR243是一個必然被吞掉的點,以它的重要性,和現在MR241那邊海盜幾乎被清空的情況,他必須立刻著手催促小夥伴們開始囤積海默星周邊衛星上缺乏或難以開採的原材料。
不過雖說他現在的推導結果是會形成新的抵抗陣線,囤積原材料的事情還是要做,MR243被咬一口發生的混亂到抵抗陣線的成型還需要一些時間,另一邊又有蟲子窺視,物價最終攀升是不可避免的,只是假如事情真按他想的發展,倒也無需太過著緊,至少可以保證艦隊的規模擴大不會停下來。
潘文的眉頭剛剛鬆開一點,艦長室裡響起了第二主機豆豆的聲音。
“艦長,在CT156蒐集的細胞有進展了。”
===
PS:順便吐槽,大過年的停電,差點腦袋都氣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