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需計算什麼發射軌道,肥蟲擠出全身絕大部分精華催化了只極特殊的蟲子把自己裝進去,算好軌道艦隊的巡邏時間點,由改良型偵察蟲帶上兩萬米高空。
特殊的蟲子其實跟運載火箭差不多意思,肥蟲擠出精華後本體大小才兩三公斤,而火箭蟲因為採用的推進方式很特別,不需要裝燃料之類的,長度僅有兩米出頭。
脫離大氣層是最難的部分,為達到足夠的速度,繞行低軌道時火箭蟲以精華為能源燃燒自體尾部來加速,當然方向得錯開軌道艦隊可能出現的地方。
等達到脫離速度離開出生地時,火箭蟲的大小縮水了一半。
藉著火箭蟲足夠小,相對速度慢根本不會引起注意的優勢,前往目標地之前,肥蟲膽肥的以不到四萬公里的距離路過地面基地正上方,並以火箭蟲身上預留的幾個器官第一次“看”到自己的對手。
看過之後他卻後悔了。
所謂無知者無畏,當看清對方在同步軌道上的佈置,他明白這幫傢伙所圖不小,怕是在進行行星開發。假以時日,他必然要面對一堆超強的敵人。
可是此時他也沒的選了,不去目標星球落地生根,單靠結構簡易的火箭蟲和所餘無多的精華,往外飛怕是要飛個千八百年的才可能找到顆合適的星球落地。
慢騰騰的火箭蟲在太空裡旅行了幾天,終於把它送到目標星球。
火箭蟲在降落過程中繼續燒掉自身不讓內部過熱,速度降的差不多就直接從肥蟲本體上脫離了。
肥蟲的本體是變形蟲,變成個降落傘、滑翔模型啥的不在話下,他甚至還有空在空中選定一塊菌毯分佈較為分散的區域降落下去。
安全落地的第一時間他就滲透進表層土,以僅剩的一點精華製造了兩隻挖巖質精華的小蟲,緩緩恢復各項能力。
再次製造戰鬥蟲的時候,他也沒有忘乎所以,僅培養了不到二十隻就停了下來,還分作兩批各自掠奪本地蟲群的精華。穩定在此數目,肥蟲再次弄出“望遠鏡”植被,時刻注意觀察天上,生怕這邊也冒出個軌道艦隊出來,大偵察蟲觀察星球很容易,想在那種距離找到跟星球相比跟灰塵差不多的艦隊根本沒戲,所以必須防範。
戰鬥蟲蒐集生物精華的效率遠比啃石頭蒐集巖質精華快速,而且還有經驗拿。肥蟲製造了一些“望遠鏡”,開始在地表以下培養“蟲後”。一旦確認周邊安全,他就要進行爆發式發展,否則遲早要被另一顆星球軌道上那群傢伙啃的骨頭都不剩。
定名為蟲後,自然是跟蟻后、蜂后差不多意思,這是肥蟲本族基因庫裡自帶的地面品種。除了能生育幾個品種的本族蟲子外,蟲後還能為肥蟲大幅度增加精神感應的範圍,跟外接天線差不多,進化到更高階段的蟲後還能自行學習一些簡單的戰術。
第一隻蟲後被安置好並挖好必須的隧道,肥蟲已經不想繼續等了,每多一天,敵人就更強一點。
藉助戰鬥蟲的幫助飛快轉移到幾公里外再次埋到地下,再次結出網狀物提高感應範圍,開始遙控蟲後的行為爆蟲。
當新獲取精華90%集中到蟲後身上時,二十隻蟲子僅用了一天就變成了四十隻,第二天額外的精華供應讓蟲後的爆蟲效率繼續提高。幾天的時間,以蟲後為中心的方圓十數公里內就成了本地蟲子的禁區。
爽!等級足夠之後,他還是第一次有機會讓蟲後爆蟲發揮蟲群真正強大的一面,只要確認這顆星球沒有軌道艦隊管理,想必很快就能完全取代本地蟲群。
等地面戰蟲的數量差不多,肥蟲控制著它們積累了幾天精華,給蟲後做了次進化。
進化的蟲後才是蟲群真正的基礎力量,它可以帶動蟲群執行簡單的命令——幹掉這裡,或幹掉那裡。
隨意的給蟲後指示了一個緩慢推進方向,肥蟲留在原處繼續以十幾二十只戰蟲狩獵精華儲存起來,它打算給蟲後一個月的時間,隨著規模提升那批蟲子的動靜會越來越大,假如有人關注這裡哪怕再遲鈍也該作出反應了。
萬一沒人理會……哼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