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時間流逝,坐在電視機前的中國球迷慢慢發現,中國隊並不是被韓國隊壓制,而是戰略性改變。
下半場十分鐘過去,中國隊重新迴歸正途,掌控比賽節奏。
在迫不得已的情況下韓國隊唯有尋求換人調整,希望透過更換球員達到縮小比分的目的。
第五十八分鐘,韓國隊率先做出換人調整,三十四歲老將車杜裡換下體能狀態很不理想的右後衛金昌洙。
但可惜的是這個換人調整效果並不明顯,車杜裡比賽經驗沒錯,可他已經沒有了年輕時候的爆發力和速度,完全沒有辦法在呂良的連續變相中完成防守。
防守呂良,還是得依靠中場球員的協防。
德國人施蒂利克站在場邊一直愁眉不展,因為他的換人調整並沒有起到應有效果。
而且他還意識到中國隊的進攻似乎帶有一定的誘導性,因為足球很久沒有傳到右路的孫靖博腳下。
現在場上大部分球員球員已經產生慣性思維,認為中國隊的進攻是一心想在左路開啟缺口,到時候足球成功從左路轉移到右路,那將是絕對的災難!
帶著忐忑不安的心理,比賽又過去幾分鐘,施蒂利克擔心的事情沒有發生,所以他的注意力又有所轉移。
車杜裡上場沒能給攻防兩端帶來作用,施蒂利克認為球隊需要再次透過換人調整解決問題。
第六十三分鐘,韓國隊再次做出換人調整,張賢秀替換李庭協。
與此同時,央5解說員賀維談到自己的疑惑:“施蒂利克竟然用一個傾向於防守的中場球員換下一名前鋒,這……是希望透過中場的人數跟中國隊搶奪控制權?”
施蒂利克的意圖確實跟賀維猜測的那樣,試圖透過中場的人數搶奪控制權。
然而很多時候是不能夠用數量來彌補質量,而且張賢秀剛剛替補出場是需要時間去適應,還難以擔當大任。
※※※
比賽來到七十分鐘,場上比分還是2:0,中國隊領先。
布里斯班體育場的中國球迷在這段時間非常開心,因為球場上空始終洋溢著他們歡快的笑聲和高呼聲。
趁著一次死球機會,現場導播給了中國隊主教練裡皮一個推至面部的特寫鏡頭。
這個畫面給的有些意味深長,韓國隊已經做出兩個換人調整,中國隊卻依舊按兵不動。
但是坐在電視機前的中國球迷完全不慌,他們從主教練裡皮的臉上看到以前中國隊所沒有的自信。
敵動我不動!
你要變招,可以!
我就是這麼自信,就不變!
“比賽來到七十分鐘,韓國隊踢的很努力,試圖縮小比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