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髮,朝如青絲暮成雪。
雖然同樣是膾炙人口,引人共鳴,可惜,跟第一句的意境已經相去甚遠,從萬里河山直接跳躍到了父母情長,境界完全不同。
接下來的詩句,則把李白的頹廢表達得淋漓盡致。
‘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這句是否可以理解為一旦得勢就要及時行樂?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這句是否可以理解為坐等機會降臨,不思進取?
後面的詩句無不表達了李白的這種貪圖享樂的思想,而且還自圓其說加以美化。
‘古來聖賢皆寂寞,惟有飲者留其名’
面對如此佳句,在唐豆認識李白之前還沒有太深的感觸,可是他結識李白之後,也只能是呵呵了。
唐豆直接略過李白的這首《將進酒》,向一旁題寫的詩句看去。
店小二在一旁口沫橫飛的解說道:“據老人們講,當初詩仙李白和詩聖杜甫攜手同遊,在風陵渡咱家這家老店裡把酒言歡,興之所至,李白和杜甫乘興在這裡題寫下了這兩首不朽詩篇,迄今為止依舊有很多人特意慕名而來觀看臨摹,我家老店屹立二百餘年不倒,也全賴詩仙詩聖曾經在此駐足……”
唐豆一笑,向杜甫的題詩看去。
黃河北岸海西軍,椎鼓鳴鐘天下聞。
鐵馬長鳴不知數,胡人高鼻動成群。
黃河西岸是吾蜀,欲須供給家無粟。
願驅眾庶戴君王,混一車書棄金玉。
看罷杜甫此詩,唐豆忍不住暗暗點了點頭,此詩雖然短短數句,對仗也沒有李白的《將進酒》工整,可是,卻表達了杜甫憂國憂民之心,在胸襟氣節上都要遠勝於李白的《將進酒》。
唐豆轉頭望著身旁的趙匡胤問道:“趙兄弟,你覺得這李白和杜甫的詩句如何?”
趙匡胤微微一笑說道:“陸兄見笑了,在下認為,詩仙李白填寫些樂府詞牌供伶人吟唱卻也不錯,倒是這杜河西豪氣干雲,心繫蒼生,在下認為此人可當大任。”
天寶十四年杜甫被授予河西尉,因此也有人稱呼杜甫為杜河西。河西尉是個微不足道的小官,杜甫曾留下過“不作河西尉,淒涼為折腰”的詩句。
聽到趙匡胤竟然直接略過李白杜甫二人的詩句直剝二人,唐豆忍不住望著趙匡胤眉梢一挑。
果然不愧是大宋朝的開國皇帝,識人斷事自有自己的獨到之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