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祖親賜的鐵卷丹書出現,而且還是這樣一個可以逆天的鐵卷丹書,何緹騎跑回蘇州之後,左思右想,還是硬著頭皮將此事報告給了坐鎮蘇州的錦衣衛鎮撫使杜三茂,連自己本來是去敲詐唐伯虎的事情也不敢隱瞞,不過敲詐唐伯虎的目的卻已經變成了為錦衣衛蘇州巡檢司創收。
杜三茂黑著臉聽完彙報,跳起來一個耳光把何緹騎抽倒在地,就算如此依舊不肯罷休,上去又是好一通拳打腳踢,眨眼間已經將何緹騎打得面目全非。
跟隨何緹騎一起跑到桃花塢去的那幾個錦衣衛跪在一旁簌簌發抖,他們知道,這一回他們恐怕是闖大禍了。
以何緹騎的身份地位自然是不清楚唐伯虎手中那塊鐵卷丹書的分量,就算是杜三茂也只是知道有這麼一個傳說中的鐵卷丹書存在,並不太清楚這份鐵卷丹書是否真的存在,他只知道,如果這個鐵卷丹書是真的,那麼持有這個鐵卷丹書的人絕對絕對不能招惹。
杜三茂終於打累了,一聲令下,令人將被他打得半死的何緹騎和那幾個跟著何緹騎一起去打秋風的錦衣衛收監,等候處理。
何緹騎幾個錦衣衛聞言之下,登時變得面如死灰。
錦衣衛的大牢,向來就是進得去出不來,能夠活著從錦衣衛大牢中走出來的人寥寥無幾。
杜三茂也不敢怠慢,急忙手書一封,用火漆封了,派人八百里加急送往京城直呈皇上御覽。
蘇州是明代的第一大城,比舊都金陵和京城北京還要繁華,不然的話也不會派杜三茂這個從四品的錦衣衛鎮撫使來坐鎮蘇州了。
負責送信的錦衣衛晝夜疾奔,驛站換馬不換人,絲毫不敢停歇,連飲食都是在馬背上來解決,終於一路狂奔,在跑死了若干匹好馬之後趕到了京城,正是次日的黃昏時分。
此時當今皇上朱厚照正在御花園與愛妃嬉戲,聽聞蘇州錦衣衛鎮撫使杜三茂送來八百里加急,急忙至御書房召見了杜三茂差來的信使。
朱厚照知道,錦衣衛的八百里加急必定是有大事發生,可是他思來想去也猜不出蘇州會有什麼大事發生。
在歷史上,朱厚照是個非常有爭議的皇帝,有人說他荒淫無道,致使國力衰微,而且朱厚照好酒貪杯,喜好吃喝玩樂,是歷史上少見的無道昏君。
不過還有人說朱厚照是個明君,他處事剛毅果斷,在處理國家重大事件的時候極有主見。誅劉瑾、平安化王、寧王之亂,還曾經親自上陣殺敵,應州大捷大敗韃靼軍、打敗過蒙古小王子。
更令人所稱道的是,朱厚照在位期間,多地曾經發生過洪澇和旱災,朱厚照曾多次親赴災區視察,調集糧草賑災,而且還免除了賦稅,如果從這一點上來說,朱厚照絕對算得上是一個有個性的好皇帝。
朱厚照在御書房接見了杜三茂遣來的信使,開啟信箋,看完之後臉上的表情變得豐富多彩了起來。
太祖朱元璋開國之後,賜丹書鐵券,公七人、侯二十八人,一共三十五塊。
那些賜出的鐵卷丹書分別在劉伯溫等開國功臣的後人手中,世襲爵位,享受朝廷供奉,均有跡可循。
唯有太祖賜給唐公的那半塊鐵卷丹書從來沒有出現過,歷經一二百年的改朝換代,唐公的後人也從未使用鐵卷丹書跟朝廷索要過什麼特權。
歷代的皇帝都猜測另外半塊鐵卷丹書恐怕根本就不曾存在過,太祖皇帝書寫下這個鐵卷丹書,其實是為了自圓其說。
根據傳說,太祖起兵抗元的時候,曾經有一位姓唐的上界神仙鼎力相助,太祖皇帝方能在十七歲就建立了大明朝,太祖皇帝為了紀念這位唐仙,特意令人鑄造了這樣半塊鐵卷丹書,世代相傳,令後世子孫不敢忘記。
其實歷朝歷代的皇帝都知道,神仙鬼怪之說應該是太祖起兵的時候尋找的一個藉口,打造這個凌駕於皇族之上的鐵卷丹書,其實就是太祖皇帝昭告天下,他取元代之,坐這個天下,實則是天命所歸。
說白了,這半塊鐵卷丹書就是太祖皇帝打造出來糊弄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