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五萬字,正好兩個月。
這一卷,算是寫起來比較得心應手的一卷。
照例總結一下吧
首先是文筆。
結論是對比前幾卷有進步。
對於寫作量上來、行文還算流暢的我來說,這一卷主要在嘗試新的詞彙和描寫方式。
嗯,體現在文字上,可能就是用一些詩詞來表述意象,也許會有點文青吧。
下一卷是超未來的副本,要調整自己偏古言化的文筆,有點期待,也能預想到可能會卡文。
不過嘛,網文是網文,讀者老爺們有自己的期待視野,習慣於代入而非有距離的審美,我繼續努力。
第二是人物。
結論是對比前幾卷大有進步。
這一卷主力塑造的人物有敖靈、羅浮、劉庚陽。
次要的有詹躍進、秦安、查小刀。
篇幅極少但稍微用了些心思的有丁汝、甄弦、曹監兵、紹華、葛老道。
有一些在於突出特質(羅),有一些在描摹變化(靈),有一些在於立體多面(詹),算是達到了自己的預期。
總的來說在比前幾卷有了更好更清晰的人物形象。
這一卷其實並沒有什麼我特別想表達的東西,寫這個故事的原因也是因為刀子。
嗯,我很欣賞他,所以我決定寫一寫癸丑一的故事,所以這才有了饕餮食宴。
根據上一卷吸取到的教訓和經驗,我意識到人物要真實深刻就必須有內在的一致性與發展的連續性,並以此構建它們的行為。
譬如羅浮。
他不是我寫死的。
他的死亡具備內在的指向,是他的性格、追求與外在環境互相作用後的必然。
而他的性格與追求又基於他在閻浮這麼多年來建立的認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