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誠也沒閒著,畢竟他的身體經過穿越元素的改造,直感是普通人的十倍,所以他同樣開啟了探測器,全神貫注在礦區來回掃描。
李妮娜則跟在林誠屁股後面,如同好奇的小貓一樣,左看右看。
大約兩個小時之後,兩人還是一無所獲,可就當林誠有些勞累,坐在一塊石褐色的石塊休息時,心中陡然一震,突然回想起自己前段時間為了探測黃金而讀過的探金資料。
當時林誠查閱的資料是古人在沒有現代勘測裝置的情況下,如何發現地底下的黃金的,林誠曾經看過這麼一段文字記載。
《本草綱目》卷831引《本草拾遺》:“藏器曰:常見人取金,掘土深丈餘,至紛子石,石皆一頭黑焦,石下有金。”
屈大均《粵東新語》卷15引《始興記》:“掘地丈餘,見有磊紛子石,石褐色,一端黑焦,是為伴金之石,必有馬蹄塊金。蓋丹砂之旁有水晶床,金之旁有紛子石。”
紛子石究竟為何石?其實它還有個俗稱,叫伴金石。
宋寇宗《本草衍義》卷五:“顆塊金,即穴山或至百十尺,見伴金石,其石褐色,一頭如火燒黑之狀,此定見金也,其金色深赤黃。”
明《天工開物五金》:“金多出西南,取者穴山至十餘丈,見伴金石,即可見金,其石褐色,一頭如火燒黑狀。然嶺南夷獠洞穴中,金初出如黑鐵落,深挖數丈得之黑焦石下。”
由上述文字敘述可見,古代的尋金匠師已把伴金石作為金礦的找礦標誌。只要找到伴金石,必定可以見到金礦。
林誠一開始也沒多想,只是心中咯噔了一下後,便迫不及待的將屁股底下的石塊撈了起來,石塊如同磚頭般大小,林誠仔細打量,按照他曾經查閱過的伴金石資料一一對照,這塊石頭果然如文字記載般一樣,其色石褐,一頭焦黑。
這塊石頭,分明就是古典文獻記載裡的紛子石,也即是伴金石,文獻曰:“見此石,必有金礦!”
林誠大喜,當即提起探測器,戴上耳機就再次開工,沒到十分鐘,耳機裡就傳來的“嘀嘀嘀嘀”的聲音,顯然探測器底下有著金屬存在。
林誠再次左右掃描,“滴滴滴滴”的高頻聲音響個不停,毫無疑問,下面必是金礦。
“張宏!”林誠興奮的大叫一聲,道:“不必再找了,金礦就在這個區域,大概有十米多深,你馬上召集最忠誠可靠的人手,連夜在此地挖掘。”
“是,林生!”張宏高興的應道。
雖然之前張宏有模有樣的勘測金礦,可礦場勘測畢竟不是他的專業,經過一開始的激動新奇後,勘探工作早就變得索然無味。
可如今林誠業已找到金礦,他終於可以不用再重複這種枯燥的工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