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的老丈人丈母孃編織東西劉軍浩自然是萬分用下午的時間才將兩個枕套弄
他本來想要了地址直接郵過去,哪知道張倩恰好也要到街上充話費,於是兩個人就一起騎著腳踏車趕集。
山風徐徐的吹著,帶來陣陣清涼。這條平坦的江石路不斷地在綠蔭中延伸,給人一種很爽目的感覺。再朝遠處眺望,可以看到青黃色的麥浪,收麥子的季節就要來臨了。
快到街口的時候,卻碰到劉五爺和村裡幾個人在前面走。二人趕忙跳下子,和他們一起步行。
一打聽才知道,原來劉五爺準備上街買個牛犢子養著呢。他老人家這次是看準了,說什麼也不會再買那種嗆毛的瘦牛。
到了街上,幾個分道揚鏣。
正事辦完之後,張倩說自還沒有見過賣,想到牛行看看。
劉軍浩自然:著她的心思,將採購的東西和腳踏車往熟人家裡一扔,兩人徒步朝牛行走去。
要說街上什麼地方最熱鬧,那自是牛行。每到逢集就是人來人往,牛滿為患。
路上不時可以看到有牽著黃牛三三兩兩的朝牛行方向走去,有些心急的牛經濟更是早早的攔在路口看。
這些牛經濟雖然看地心。卻也不急著買。真正地買賣一般都到晌午才開始。那個時候賣牛地人急著回家。在價錢上自然不會盯得太真了。還有就是到這個點上。黃牛拉撒了大半天早已經餓了。個個都是一副沒精打采地熊樣。因此也好挑毛病。
經濟看火候一到。就會連連出手。買賣開始雙方往往是掙得唾沫四濺、面紅耳赤。最後在推搡唬怨中成交。
當然牛行地“潛規則”還有不少。比如說其中一個就是開場不買驢。那些牛經濟都有些忌諱。認為剛開始買了驢。這一天就買不到好牛。因此如果哪個不識相地早早地買驢。肯定會遭到他們地白眼。
“小老弟。你也過來看牛?”劉軍浩正在樹蔭下站著呢。突然背後被人拍了一下。
“是老郭呀。”他扭頭一看。原來是街上賣牛肉地老郭。趕忙掏煙打招呼。“我就是閒著沒事過來轉轉。你見到劉五爺沒?”
“在那棵大楊樹下呢。你們村地幾個人一起。”老郭打過招呼之後。就轉身離開。人家是正兒八經地要買黃牛。可不像他們兩人這樣純屬閒逛。
劉五爺剛到牛行就看中了這頭小母牛,此刻正和賣牛的還價呢。莊稼人和牛經濟不同,沒有那麼多彎彎道道,只要看中了,價格合適就買。
劉軍浩對這買賣純屬外行,因此也不插嘴,只和張倩一起在旁邊看熱鬧。
人家賣牛的價錢咬的死,劉五爺磨蹭了半天也沒有還多少錢,最後只得放棄。
“你看,那邊有個小馬駒!要不咱們買回去養?”劉軍浩本想跟上去呢,張倩卻拉了他一把,指著那匹瘦高的棗紅馬說道。
“買它幹啥,咱們又沒有車拉。再說你看看這馬瘦地皮包骨頭,估計就是弄回去也養不活”劉軍浩一一分析到。他雖然不太懂馬,但是也能夠看出這匹馬確實不怎麼樣。
聽她這麼一說,張倩只得作罷,不過還是拉著劉軍浩跟過去。
那賣馬看他們兩個的樣子就知道不是買主,因此也沒有上來詢問,只是衝他們笑了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