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沈狄帶著三名下屬官員進宮之後,卻被攔在了御書房外,面不了聖。陳公公攔在御書房門外,也不透露半個字,只說皇上有令,任何人都不見。
御書房裡,林若坐在明宗皇帝對面,訴說了昨日,姐姐敏柔郡主託夢與她,她才得知了饑民湧入汴安城之事。也向住持師父求證了此事,遂顧不得繼續為母親和姐姐燒經祈願,找舅父商量賑災之事。
好在風花雪先前已經募集了數萬石糧食,慈恩寺的師父們經常在周邊化緣行善,對周圍的情況十分熟悉,林家也經常施粥救濟乞兒,對於賑濟之事,自然是輕車熟路。
所以,在林家和慈恩寺的協同下,設下六十四個施粥點。林若擔心流民經歷水患和沿途困頓,極易染病,給汴安城的百姓帶來疫病源,又增開了十六個義診點,調集各種藥材以備不時之需。
娓娓陳情之後,林若又嚮明宗皇帝請罪,言明香雪海之事是林家顧慮不周,不知水患情況,致使戶部購糧不足。她代舅父向朝廷捐獻五萬石糧食,送往上虞救濟災民。餘下的一萬石糧食用於安頓汴安城的災民。
說到情深之處,林若心中哀慼,跪在明宗皇帝面前,淚流不止。
明宗皇帝走下龍椅,將她扶起,安慰道:“敏慧啊,你這是幫了朕的大忙,何罪之有?只是六十四個粥鋪和十六個義診,人手怎麼夠?”
林若垂下頭,小聲道:“施粥點的人手,除了林家上下和商鋪的夥計,我去找伯瑜幫忙了;至於義診點的大夫和幫手,我找了劉太醫……”
說話間,聲音細若蚊蠅,似乎是害怕明宗皇帝生氣。
“你呀……怎麼不早些來跟朕說?一個姑娘家的,又有婚約在身,跑到男子家中去,成何體統?”
“敏慧也是著急……而且我沒去靖平侯府,是讓人去通知蘇世子的。災情緊急,敏慧想著皇上必定很是忙碌,不敢給皇上添亂。皇上和皇祖母對林家恩重如山,又對待敏慧如女兒一般,敏慧和舅父都想安排妥當一些,再來跟皇上彙報,幫皇上分憂。”
明宗皇帝寵溺地摸了摸她的頭,有些感慨:“你和你的母親很像,一樣善良,一樣聰慧。若是滿朝臣子皆如你和你舅父這般,那朕就少有憂愁了……”
“皇上抬舉敏慧了。”
明宗皇帝慈藹地笑著,滿意地點了點頭,隨後回到御案前,取了一道明黃色的聖旨,鄭重地印上了玉璽,然後對著門外喊道:“陳貫!”
“老奴在!”
應聲罷,陳公公推門而進,會意地衝著對自己使眼色的沈狄點了點頭,便進了御書房,行禮道:“皇上,有何吩咐?”
明宗皇帝略一沉吟,把聖旨交給林若,然後對陳公公道:“你陪著敏慧郡主,去戶部、工部、吏部、禮部、刑部以及京兆府宣旨,撥人去城外林家的災民救濟點幫助林家安頓災民。一切務必聽從慈恩寺澄觀住持和敏慧郡主的安排,不得有誤。若有人不聽指揮的,無論官職大小,直接讓城防軍拿了,關進刑部牢裡。”
“老奴遵旨。”
“敏慧謝過皇上。”
“至於往上虞送糧之事,陳貫,你傳旨後去請榮王爺入宮,讓他擇一二副將人選,去虎賁軍中挑一支隊伍,護送糧食去上虞。”
說罷,看著林若,笑了笑。林若當即說道:“皇上英明。”
“是,皇上,戶部尚書沈大人正在御書房外候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