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物學家們的解剖之下,囊泡子體背部的“大炮”被剝離了下來。
經過解剖,生物學家們測定這是一門由內骨骼和肌肉所組成的長度約兩米的一個管道,本身確實屬於生物身上可以長出來的東西,但沒有任何正經的生物或者自然存在的個體會在自己身上長出這麼一個器官來。
至於它的工作原理則是透過肌肉收縮擠壓囊泡子體內與炮管連通的巨大肺部腔室,類似於小孩子玩過的用鼻孔把紙團噴出去的方式,將充斥著高溫腐蝕液體的囊泡噴出去攻擊敵人。
另外所噴射出來的囊泡也不是陳新他們開始所預想的那樣,在囊泡子體體內就形成了一個一個的球體。
它們是以液體的形式儲存在一個腺體裡,在需要噴射囊泡的時候,便會透過腺體將這些高溫腐蝕液體注入炮管之中,同時腺體還會分泌一種粘液將高溫腐蝕液體包裹住,並且在與空氣接觸之後變硬,這才形成了人類所看到的囊泡。
“比我們預想的要原始一些,但這東西也不是正常生物進化過程中可能長出來的東西。”一名生物學家看著眼前已經被完全大卸八塊的“大炮”,很是嚴肅的搖了搖頭:“雖然動物會進化出腺體或者用來噴吐什麼的器官,但是長成這樣完全就是一根炮管,甚至整個身體進化成一門大炮的在自然界中根本沒有!這絕對是生物改造的成果。”
“可是我們並沒有找到人為誘導的痕跡啊!”另一名生物學家展示著自己手上的一塊平板,上面顯示著囊泡子體在被解剖之後的所有檢查結果。
出乎所有人預料,他們並沒有在囊泡子體體內找到任何人工誘導生長的痕跡,一如之前的戰鬥子體的解剖結果。
就好像上天開了個大玩笑,囊泡子體和戰鬥子體確實是自然長成這個樣子的。
但一旁的陳新聽了這名生物學家的話,卻搖了搖頭說道:“不一定非要誘導生長,基因編譯也能達到同樣的效果,甚至於資訊素的誘導也可以達到同樣的效果。
而且外星生物究竟是怎麼做到這一點的不重要,重要的是它們長成這樣不是自然演化的結果,那也就證明了它們不是野獸,而是一個文明。
我們必須調整和它們戰鬥的策略,不能再把外星生物只當成一種野獸或者動物來對待,而是應該將它們當成危險的星際文明入侵,以更嚴謹和慎重的態度來防備它們的進攻。”
“陳院士說的不錯,我們現在關注的重點不是外星生物到底是怎麼長成這樣的,而是應該關注它們長成這樣會給我們帶來多大的麻煩,而我們又該怎麼對付它們!”一名科研人員贊同著陳新的話,
在他看來外星生物究竟是自然長成這樣的,還是基因改造出來的,亦或者是其他什麼手段製造出來的都不重要,真正重要的是人類該如何對付這群外星生物,怎麼消滅它們。
雖然從研究意義上來說,研究外星生物究竟是怎麼長成現在這幅樣子的,究竟是自然進化出來的,還是人為引匯出來的並非沒有意義,甚至有著很大的科研價值,說不定就能從中找到擊敗外星生物的方法,但對於現在的人類來說,他們不能把資源和時間浪費在這上面。
當然,驗證外星生物不是自然進化而來的生物,對於人類還是有著相當重要的意義的,至少人類對外星生物的態度,已經從消滅害蟲變成了抵抗侵略。
如果外星生物只是野獸,那人類對它們只是抱著消滅自家後院出現的白蟻窩的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