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出蠻荒而控四海,以武道而強萬族,而今似乎到了一個歷史發展的新拐點。
“文以載道”,這是董仲書說出的話。
這話王鳴記憶深刻啊,乍聽之下頗有“他鄉遇故知”之感。這股新興力量如果給他個名字,就該稱之為“文道”。
五百年有神子出,而不知道經歷幾千年現在文道起,王鳴所見所識,正是一個波瀾壯闊人類大時代正在徐徐拉開巨幕。
董仲書清秀的臉旁面色平靜,但是王鳴看得出,他有一顆火熱燃燒的心,雙目中有激賞、讚揚之色。
王鳴內心也有激賞與讚揚,這手無縛雞之力的書生,環伺虎狼而鎮定自若,雖九死而不悔。
可是,你這樣公開點贊好嗎?
這不是再給哥拉仇恨嗎?
抱團取暖?好像不需要,王鳴走的路跟董書生是不同的路。
仙道超脫、逍遙,本質是出世的,而董書生的文道則是入世的。
“多謝刺史大人誇讚。”王鳴拱手道。
“慶功宴上有酒有肉有歌舞,卻無雅詩助興,我提議,就以競技場之變,以《魔亂》為題,諸位一炷香內題詩一首,由王上,安神使以及本人評定,如何?”董仲書說著,朝吳法天與安得全微微施一禮,“在下僭越了,不知王上、神使大人以為這提議如何?”
吳法天聞言先是一愣,轉而一笑,在王鳴眼裡像是怒極而笑,再看董仲書付手擺出些許倨傲狀態,心下了然。
越州人視他們為雷蠻,而董仲書來自帝都,又是怎樣視越州人?
“哈,董刺史即便沒有此提議,孤王也正讓董刺史見識一下我越州大好青年。”吳法天說著,目光掃視全場那些世家子弟、青年才俊們。
咦?
嗯?
……
眾多參與慶功宴的越州青年才俊,平日裡是夜宴的絕對主角,今夜卻淪為打醬油的了。董刺史這一提議正好給他們大展才華的機會,而王上的話,意思更是明白,現在看你們的了。很顯然,誰能口誦一首雅詩,讓來自帝都的董刺史大為佩服,那就是大大的露臉了。
這般一想,許多人立刻搜腸刮肚開始琢磨起來。
“既然賽詩,還需有個彩頭才好。”董仲書說道,“來啊,請今上帝君的墨寶。”
董仲書身邊的一個書童從身後取出一卷軸,另一個書童幫助徐徐展開,赫然是一個“朕”字。
越州的世家子弟們一個個頓時目光炙熱,呼吸短促起來。
&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