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卓雍措以其狹長的湖道穿梭于山之間而聞名,是低濃度鹹水湖,是天鵝、魚鷹、班頭鵲等鳥類的重要棲息地。
羊卓雍措的美麗不僅在於其湖泊本身,還包括周圍的山脈和草原,形成了一幅美麗的畫卷。
這三大聖湖各具特色,不僅因其美麗的自然景觀而聞名,還因其深厚的文化和宗教意義受到廣泛的尊重和崇拜。
每個湖泊都有其獨特的美麗和故事,吸引著來自世界各地的旅行者和朝聖者。
不過我因為時間有限,所以另外兩個聖湖我就暫時不去了,等以後再來XZ的時候,我再去吧!
咱們現在就好好的欣賞欣賞一下納木錯的美景吧!
不得不說這納木錯的面積實在是太大了,難怪它又被稱之為“騰格里海”,這確實像海啊!
這跟我之前在西域看的賽里木湖不分上下,其實XZ的美景也是有很多的,要不然也就不會有阿里大環線一說了。
阿里大環線的沿途有著不亞於西域的各種美景,沿途有很多錯,錯就是湖泊的意思,而且很多湖泊都是鹹水湖,這是在其他地方很難見到的。
瞧瞧我前面是一片寬廣如海一般的湖面,然後遠方是連綿不絕的雪山,此情此景,實在是太美了。
我飛個無人機,你們就能夠知道這納木錯有多大了,為什麼它能夠被稱之為“天湖”了。”
秦遠說著就將無人機飛上了天,然後一邊操控無人機,一邊繼續介紹了起來。
“納木錯所在的青藏高原,是起自於約7000萬年前開始的造山運動中歐亞大陸板塊與印度板塊相擠壓而隆起的產物。
根據地質學的勘測資料和科學考察,納木錯地區屬LS地體。
以至少10億年前的前寒武紀陸殼構成基底,經過漫長歲月,約在晚侏羅紀增生到部分羌塘地體上面。
納木錯是第三紀末和第四紀初,喜馬拉雅運動凹陷而形成的巨大湖盆。、
其形成和發育受地質構造控制,是經喜馬拉雅運動凹陷而成,為斷陷構造湖,並具冰川作用的痕跡。
後因西藏高原氣候逐漸乾燥,納木錯面積大為縮減,現存的古湖巖線有8~10道,最高一道距現在的湖面約80餘米。
由此可見,納木錯在遠古時期是有多麼的巨大了,現在都算是縮小後的形態了。”
秦遠一邊飛著無人機,一邊認真的講解著,就在這時候他突然聽到了一陣歡呼聲,他立即將目光移了過去,只見在遠處的湖邊正聚集了一大群身穿藏服的男男女女們,此刻他們載歌載舞好不熱鬧。
這立即就引起了秦遠的興趣,他用無人機拍了幾個俯瞰鏡頭之後,就牽著二哈朝著人群的地方走去,到了那裡才知道,他竟然碰了納木錯一年一度的‘開湖節’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