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都市言情>讓你流浪,你成全國旅遊形象大使> 第449章 你是不是喜歡師傅啊?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449章 你是不是喜歡師傅啊? (2 / 5)

天祝由於有著得天獨厚的大草原,所以自古畜牧就頗為發達。

《五涼志》載:“番族依深山而居,不植五穀,唯事畜牧。”曾出現過“牛羊塞道”的繁榮盛況。

天祝草原仍是GS省的主要牧區之一,所產的岔口驛馬,為全國名馬之一;

天祝白犛牛、高山細毛羊,更是名聞全國。

除了草場之外,烏鞘嶺還有幾個不錯的景點,像是古長城和安門古城,都是值得走一走的地方。

我們現在先去古長城看看,當年霍去病將軍率軍出隴西,擊匈奴,收河西,把河西納入西漢版圖。

之後他修築令居以西的漢長城,經莊浪河谷跨越烏鞘嶺。

漢長城在天祝境內可見的有三處,均為夯土板築,經千年的風雨侵蝕,多已成土埂。

沿長城有多處烽燧,多倒塌,現僅存一座。

立於古烽燧下,朔風獵獵,昭示著滄桑變遷,風起處細聽,金戈鐵馬如在耳邊。

霍去病將軍揮戈驅馬踏破烏鞘嶺關隘,直搗匈奴,烏鞘嶺長城就是這段歷史的見證。

雖然是夯土牆,而且已經風化、倒塌,但留下的殘垣斷壁,仍可見舊時的宏偉景象。

這裡的長城是萬里長城中海拔最高的一段,所以自然環境極端惡劣。

加上當年落後的生產工具等條件,可見在烏鞘嶺上修築長城的艱難程度是有多高了。

烏鞘嶺是青藏高原、黃土高原的交匯地,多砂石、少土,更少黃土。

築長城所需的黃土大多從外地運來,到了明代,漢長城已經倒塌,明朝廷再次修築新長城。

我們現在看到的長城遺址是明代時期修築的,所以這也是明長城中的一段。

現在隨著我所指的方向看去,那裡有兩座古城,分別是嶺北的安遠和嶺南的安門。

安門古城依嶺邊地形而建,東西長130米,南北寬100米,城門向南,建於漢代。

現存殘牆已成為兩米高的土埂,安門古城緊靠漢長城邊,向西過河就是金強驛。

漢代這一帶長城之外為羌族居住,在這裡設城是為守護長城的軍隊所設的住所。

歷史上東西往來的商旅征夫及遊子使者,均需在這裡交驗文書,這是內地和河西地區的安全屏障。

然後安遠古城在烏鞘嶺北,現在叫做安遠鎮,安遠堡亦稱打班堡,為涼州與莊浪的分界。

當年設立軍堡,以長城為依託,透過烽火臺與安門城相呼應,防止入侵。

這兩處古城都是為了給絲綢之路往來提供保障,所以非常的重要。

不過我今天時間有限,所以就不去古城了,等會直接在山腳下找一個地方露營就好了。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