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科幻靈異>穿梭奇幻的科技大亨> 第314章 再提超級環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314章 再提超級環 (1 / 2)

暗物質是一種假設存在的物質。

過去大量天文學觀測中,發現很多疑似違反牛頓萬有引力的現象,於是科學家引入了暗物質這種假設存在的物質,然後就能很好的解釋這些現象。

而現代天文學,透過天體運動、牛頓萬有引力現象、引力透鏡效應、宇宙的大尺度結構的形成、微波背景輻射等觀測結果,明暗物質可能大量存在於星系、星團及宇宙中,其質量遠大於宇宙中全部可見天體的質量總和。

結合宇宙中微波背景輻射各向異性觀測和標準宇宙學模型,可確定宇宙中暗物質佔全部物質總質量的85%、佔宇宙總質能的26.8%比例。

暗物質參與引力,所有質量;暗物質高度穩定,宇宙結構不同階段都有它存在的證據;暗物質不參與電磁相互作用,暗物質與光子相互作用必須非常弱,也不能參與強相互作用;暗物質運動速度遠低於光速,否則宇宙無法在引力作用下形成大尺度結構。

綜合這些屬性,暗物質粒子不是我們已知的任何一種粒子,這對當前已經統一強、弱、電磁三種相互作用的物理標準模型構成強力挑戰。

簡單來說,暗物質就像膠水一樣,將宇宙中分散的物質拉在一起。

沒有了暗物質提供的引力,星系無法形成,天體將直接沿切線飛出去,四散開來,宇宙將混亂一團。只不過暗物質不參與其他三種相互作用,所以我們人類始終找不到它。

為此。

科學家們設計了三種探測方式,來尋找暗物質。

第一種就是直接探測,透過在地下建造實驗室,過濾宇宙射線,從而留下純淨的暗物質來轟擊鍺晶體、碘化鈉晶體、液氙、液氬原子核,尋找發熱、噪音等現象。

銅鼓地下實驗室,就是直接探測。

第二種就是間接探測,發射衛星太空望遠鏡,測量宇宙射線,尋找超新星爆發時暗物質湮滅產生的宇宙線,過濾掉已知物質的宇宙線,那麼剩下的就是暗物質的宇宙線。

悟空號衛星,就是間接探測。

第三種則是粒子碰撞探測,在大型粒子加速器中用普通物質進行碰撞,希望探測到碰撞產生的暗物質粒子。只要參考粒子物理標準模型,發現反應前後能動量不守恆,則可以推算出暗物質粒子參與了反應。

“王院士,又見面了。”

首都,國科大玉泉校區的院長辦公室中,杜恪見到了日漸蒼老的王院士。

王院士除了是高能所的所長,也是國科大核院的院長,見到杜恪之後顯得很高興:“我也好長時間沒見到杜院士你了,智慧空城專案我參與的不多,華夏前進計劃也屢次被拒,感覺已經脫離了華夏的主流科學圈子啊……一個超級環,算是把我這幾年積累的關係揮霍一空。”

王院士是粒子物理的大牪,可控核聚變之前,他一直在推銷環形正負電子對撞機(CERN),從12年推銷到22年,期間還與楊振寧爭論過到底該不該建造CERN。

然後麼。

CERN就一直沒有建起來,等到杜恪發明了光籠技術,王院士等高能所的研究員們,在此基礎上設計了超級環專案,又開始極力推銷。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