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又是在航空港,宣佈了金蟾生物學獎,英吉利的生物學家獲此殊榮,他在蛋白質表達方面做出了重要貢獻,對人類研究癌症提供了重要的借鑑。
第三天,金蟾數學獎也迅速宣佈,米利堅的數學家獲獎。
頒獎儀式會在今年10月的月球科學院院士選舉儀式上舉行,同樣是借鑑諾獎的流程,對標意義十分明確。
“今日,月球科學院第一屆金蟾獎獲獎名單全部宣佈,來自我國的物理學家區未央,英吉利的生物學家……米利堅的數學家……分獲殊榮。金蟾獎是由月球科學院的四十四位世界權威科學家,集體投票產生,旨在表彰那些對人類做出最大貢獻、引領人類文明發展的人士。”
央視《新聞聯播》,給了金蟾獎五分鐘的牌面。
隨後,又是一則與科技有關的新聞。
“明天上午,航空港第二發射基地,將迎來二郎神六號太空望遠鏡的發射升空。二郎神六號是現今最大、精度最高的天文望遠鏡,它的主要任務是探索地外生命。”
新聞沒有透露什麼具體內容。
但只有少數人知道,二郎神六號是為了蒂加登d的外星文明而製造,這臺天文望遠鏡匯聚了頂尖的科技,利用龍糖材料的強度,設計出了人類所能達到的最高分靈敏度。理論上可以接收那些微弱到幾乎無所察覺的訊號,比如一顆中微子飛過產生的訊號。
二郎神六號將長期鎖定白羊座星空,專注接收從蒂加登d傳來的任何訊號。
隨後,《新聞聯播》又來了科技三連,繼續報道一則與科技相關的新聞:“航天局正式會議上決定,開始太空港二期建設……太空港二期為國際空間合作專案,建成後會對外開放,任何國家的科研專案組都可以申請前往太空港二期進行科研專案。”
“地球命運共同體的建立,讓我們人類終於團結一致,為全人類的利益而奮鬥。”接受採訪的航天局領導,面對鏡頭侃侃而談,“太空港二期就是為了地共體而建設,我們願意與世界人民分享我們的先進太空技術,無分彼此,共同探索宇宙。”
也就是說說而已。
杜恪領域、反重力技術、可控核聚變等等核心技術,都是華夏的絕密科技,絕不會對外有任何交流。
……
“老區,獲獎的感受如何?”超級環裡,杜恪笑問剛剛接受完一波記者採訪的區未央。
“感覺棒極了。”
“但是不能飄,今年院士選舉你肯定能進,可不能把靈犀計劃給耽誤了,還要繼續改進技術。”
“放心吧老闆,我區未央很清楚,這一切都是基於老闆你的真空波理論,沒有真空波理論就沒有量子通訊技術,我真的是站在巨人肩膀上。”
“行了,這種拍馬屁的話就不用多說,我都聽膩了。好好幹,明年爭取給我封神時提供助力。”杜恪拍了拍區未央的肩膀,開玩笑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