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時杜恪剛剛從承天門上下來,準備回去休息。
“杜院士,能接受簡短的採訪嗎?”《新民日報》女記者,排開人群擠了過來,小心的請示道。
不是很願意接受採訪的杜恪,看到對方充滿希冀的眼神,還是心軟點了點頭:“可以,去車上聊吧。”他來時是帶有一輛蔚來飛車,專門用來休息出行的。
飛車內部十分豪華,空間也寬敞。
“杜院士,您看完閱兵,心情如何?”
“嗯,很激動,有這樣強大的軍隊,我們才能捍衛來之不易的和平,可以全心全意為人民謀發展。”
“我想您應該也非常自豪吧,太空艦隊出場的時候,很多技術都是您發明的。”
“自豪肯定是有的,多少會有一些成就感,對一個科研人員來說,最好的獎勵就是科研成果得到推廣利用,證明了它的價值。”
“坊間一直有訊息,海陸空三軍要退出歷史舞臺了,您知道這個訊息嗎?”
“我聽說過,也不能說是退出歷史舞臺了,只是進行革新吧。就是很多舊式裝備要被新式裝備替代,那麼操作者的身份自然也要隨之改變。以前還有騎兵對不對,隨著馬匹退出軍事專案,騎兵自然也就退出舞臺……以後肯定要以太空軍建設為主體。”杜恪坦言。
這也不是什麼保密訊息了,軍委那邊已經在進行全軍士官登記,接下來就要看是轉入地方行政事業單位,還是加入新的太空軍序列。
隨後女記者又問了兩個中規中矩的問題,杜恪也帶著官腔回答了。
基本上這種比較正規的媒體,是不可能問出超綱問題。
就此結束採訪。
回去之後,和父母、妻子匯合,再去水老爺子家裡小住一天,這一次閱兵之行就徹底結束。送父母和老婆回去廬州,順便看了看一雙兒女,杜恪再次回到超級環工作。
從去年到今年。
第一次傳送實驗成功之後,接下來一年時間內,前前後後又實驗了兩三百次,直接推動華夏物理大爆炸,只是傳送技術還停留在原始階段,無法判斷什麼時候能夠真正傳送物體。
不過。
有一個團隊的工作,已經漸漸看到了曙光。
“老區,怎麼樣了?”一到超級環,杜恪就直接去了靈犀計劃專案組,詢問量子通訊的進度。
已經獨自帶領專案組的區未央研究員,摸了摸自己越來越稀疏的頭髮,臉上矜持不住的笑容逸散開:“老闆,再給我兩個月時間,一定能把資訊丟失問題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