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空展望》第四季,可以插入一下,此外就是《焦點訪談》了。”
“那就《焦點訪談》吧,讓他們儘快搞,就明天採訪。”
“好的。”
得到採訪杜恪的機會,央媽迅速派出了頂級主持人白松巖,帶著團隊來到杜恪水衛虎老爺子家中。出於對杜恪的尊重,採訪都是怎麼方便杜恪怎麼來。
“杜院士您好。”
“白主持,我們也是老朋友了,不用這麼客氣。”杜恪笑道,示意對方邊喝茶邊採訪,不用那麼正式和拘束。
“近一年多很少聽到您的訊息了,您都在忙什麼?我們很多網友都在說,說您又在秘密的研究什麼黑科技,一出山就會震驚全世界。”
“哈哈,沒有那麼神秘,我一直在超級環做對撞機實驗,也就是研究量子時空通道這個課題。”
“有成果嗎?”提前溝透過,這些可以問。
“有一些吧,但是距離實現它,還很遙遠。”
閒聊幾句近況,很快就轉移到了正題,白松巖問道:“最近關於您的一篇論文《客觀意識與主觀意識的產生與區別》,可以說是火遍了全網,不僅僅學術圈在廣泛討論,很多普通人也在討論這個論文。主要是討論前額葉腦波訓練法,就連我都在試著練習。”
“我前幾天才知道這篇論文火了,好像是顏院士團隊,應證了我的這個前額葉腦波訓練法。然後我也有一些東西,想要跟大家分享吧。”
“您想分享什麼?”
“那就是我們千萬不要小看我們的大腦,它的核心秘密遠超你的想象。當然說這個大腦之前,我們得排除一些錯誤的認識,比如什麼人類大腦只開發了百分之十啊,比如什麼通常只使用了一半的大腦,還有大腦損傷具有永久性,以及智商固定不變。”
“那正確答案是什麼?”
“正確答案就是大腦自然是百分百被利用,它的每一部分都與你整個身體還有整個意識活動相關聯;人也沒有什麼慣用的半個大腦,大腦左右兩部分只是分工不同而已;腦細胞是可以再生的,只是腦損傷程度決定了是夠可以修復;最後就是說,智商與先天遺傳和後天環境都有關聯。”
也不需要白松巖再問什麼,杜恪就自顧自的說了起來:“就拿智商來說,現在的小孩子就比過去的小孩子聰明,智商要高。為什麼呢,因為他的額葉部分,可以在短時間裡接受很多資訊,這些資訊幫助他提升了思考能力,從而獲得了更高的智商,也就是所謂的早慧。”
“但是我有一個問題,杜院士,早慧與晚慧,似乎與智商沒有關係吧?”
“當然有關係早慧意味著可以早培養,早培養的話你的智商閾值就能提高更……當然我說的這是普遍性的智商提高,不是單獨個體,單獨個體的智商還是隨機的,有的人一輩子也就那樣,有的人天生就智商過人。”
“您就是智商最高的那一批人。”
“是的。”杜恪坦然點頭,如今修煉多年心靈力量體系,他的智商早就超出普通人範疇,“我思考過很多關於大腦,關於意識的問題,既然人類的智商與額葉接受資訊並處理資訊有關,那麼有沒有方法對額葉進行訓練,從而讓額葉發生類似長肌肉這種效果。”
“嗯。”白松巖點頭應和。
杜恪繼續說道:“這是我最初萌生腦波訓練的念頭,但是你要知道,大腦不僅精密,它同時固執,它對外界事物的處理有一套固定邏輯。缸中之腦大家應該都聽過,大腦是靠各種神經元、化學元素訊號傳遞,來獲取對外界的一個印象。所以我們看一些很奇怪的3D效果,就會發現看到的和真實的存在很大差距。”
“所以,基於這個缸中之腦的概念,我就開始思索,到底要如何訓練我們的額葉呢,對吧,首先你得打破缸中之腦,讓大腦切切實實的感受到外界資訊,而不是透過神經元化學訊號來間接感受……問題來了,有什麼手段,既不用損傷大腦,又可以越過神經元訊號?”
自問自答。
杜恪解釋道:“腦波!讓大腦自己去感受腦波的改變,透過初步的圖形訓練,然後接受簡單的反射條件,從而形成固定的腦波訊號,再透過改變這個訊號,來訓練我們的前額葉……這就是前額葉腦波訓練法的推導過程。”
“然後我認為,大腦的每一個部位,都是可以訓練的,只是我們還沒找到這個方法。我最近在大力扶持國內的腦機介面研究,我認為這就是一個認識大腦,改變大腦的很好路徑。我們有很多精神病患者,如果我們找到了對應的腦波,然後訓練它,是不是就解決了這個疾病?”
“總而言之,讓大腦從缸中之腦解脫出來,是人類意識革命的第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