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看,這道波的上方波峰,我們可以把它看成是物質層,下方波谷可以看成是能量層。物質層就是宇宙,包括各種物質,有多少物質層的物質與能量,就對應多少能量層的物質與能量。兩者處於有機的動態之中,事實上只要這道波結束,就湮滅為真空。”
蘭德斯院士皺著眉看了許久,才說道:“引力怎麼介入?”
“引力是真空波拓撲結構的一種體現,當物質層達到波峰頂點位置的時候,就會產生超越物質層的狀態——黑洞。從拓撲結構來看,有黑洞必然有對應波谷頂點位置的白洞。所以引力的介入方式,應該是對應真空波的干擾,引力大到極致就會干擾真空波。”
“我有些理解的構思,但是還有很多解釋不通的地方,比如說這個暗能量,怎麼解釋?”
“引力以物質層的形式出現,暗能量以能量層的形式體現,兩者一個是要把真空波向頂峰拉扯,一個是要把真空波平穩下來……換言之,你可以看作宇宙大爆炸時,奇點發生了震盪,一方面物質層的引力聚合,是促使震盪繼續發生,並不斷擴大。一方面能量層的宇宙膨脹,是促使震盪平息,從而歸於寂靜。”
“但恰恰是引力,試圖將萬物聚合,重新歸於奇點,你說的能量層,看似讓震盪平息,結果卻是促使奇點無限擴大為宇宙熱寂。”
“不不不,蘭院士,你理解錯了,真空波的形成,宇宙就恢復不成奇點了。實際上引力是奇點自身聚合的方向,而宇宙膨脹是能量逸散。這是從拓撲結構上來理解的兩個方向,一個粒子釋放出光子,自然會損失能量,從而減少質量,宇宙也是如此,不斷逸散能量向最穩定的結構演變。”
與蘭德斯院士的一番討論,讓杜恪思路越來越清晰:“物質層、能量層之外,真空波所圍繞的橫軸,也就是這個真空面,我認為可以定義為精神面。”
“精神面?”
“是的,物質層與能量層重疊的位置,就是精神誕生的位,這是我基於心靈神族文明的猜測,心靈戰甲就是最好的詮釋……當然現在還不是把一切都代入真空波理論的時候,我們還是繼續迴歸量子時空通道吧。”杜恪眼神放光的說道,“我感覺我們已經破解了這個謎題!”
他拍了拍手,給自己鼓掌。
鏗鏘有力的說道:“我要給予真空波的拓撲結構,進行時空通道的重複試驗,我認為已經不需要低階素材樣本了。只要我們找對真空波的頻率,然後透過物質層與能量層的置換,就能調動真空背後的能量大海,從而實現量子層面的瞬間移動,無非就是物質導向能量,再從能量導向物質。”
蘭德斯院士也是越來越激動:“然後在能量層進行定位,就能跨越無限的距離?”
“是的,是的,跟心靈戰甲是不是有異曲同工之妙?”
“哈哈,確實如此,你早就該對心靈戰甲深刻研究了。”
“沒辦法,心靈戰甲是真空波理論的高階應用,就好像處在火藥時代的人類,去研究核武器一樣費解。而我們現在研究的量子時空通道,無非就是真空波理論的最早火藥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