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題回到電力,這裡得有什麼樣的發電廠,才能供應這麼大城市用電?”
“靠,難道是核反應堆?”
“我看真應該是核能發電,不然的話,燒煤燒氣得燒多少。不過這些建築物中,你們看到哪一個建築物像是核電站?”
“最中間的那一個圓球狀建築物,不給參觀的那個。”
“那也不對啊,這個圓球建築物應該是中央主控,要是核電站的話,這也太小了吧?”
沒有人想到可控核聚變,畢竟目前主流的核電站,全都龐大無比,動輒佔地多少畝。誰能想的到,華夏的核電技術已經發展到可控核聚變,並且是十米直徑的球狀反應堆。
電視上。
央媽直播間,邀請了幾位參觀過智慧空城的學生做客,講述參觀的體驗。
一名大學生說道:“最讓我感到震驚的是小慧同學,全息投影技術太牛叉了,我拍的影片不清楚,有點明暗不一,但是真正的小慧同學就跟真人沒區別,太逼真了。而且智慧程度很高,問她什麼問題都能回答出來,我都懷疑是不是真人在背後控制她。”
同樣來做客的,還有參與智慧空城專案的一名科學家,對方笑著解答道:“小慧同學可以說是我們華夏人工智慧的高度整合產物,本後強大的邏輯運算,來自於夏科大量子實驗室的新一代九章量子計算機,強大的光量子位元運算,讓小慧同學可以在最短時間裡,運算出最正確的結果。”
2020年潘校長團隊,就在攻關量子計算機了,只不過那個時候還無法商業應用。
如今七年時間過去,量子資訊科學國家實驗室,成功升格為真正的國家實驗室,九章也經過一代一代改善,達到了商業應用級別,並登陸智慧空城。
九章量子計算機,不僅僅控制著小慧,也控制著整個智慧空城的互聯絡統。
當然如今的九章不僅僅是一臺量子計算機,而是被潘校長團隊稱之為“計算矩陣”的大型計算機佇列,包括普通的超級計算和多臺量子計算機組成。
這時候主持人提問道:“程教授,這麼強大的計算力量,那麼小慧同學和真人是不是沒有區別了?”
“還是有區別的,計算機模擬的人工智慧,說白了始終靠的是窮舉法,AI演算法不管如何最佳化,都無法模擬出人類這種創造性的思維能力。”程教授笑道,“但是這樣一來,大家也能放心不少,至少AI就是AI,不會出現科幻電影裡,機器人謀殺人類的事情。”
“程教授,會不會有一天,真的出現人工智慧?”一名高中生提問道。
程教授想了想說道:“我就不回答這個問題了,但我想說一個杜院士曾經跟我交流過的內容,當時我們幾個人在討論人類意識是什麼。杜院士就說了一個很有意思的觀點,他說,意識其實是一種力量,不同於物理規則的力量,一定會有意識超脫物質存在的方式。”
大學生當即舉起手來:“我聽說過,杜院士做客《太空展望》時也說過,他說一定有方法可以剝離意識,形成單獨的心靈存在。”
杜恪已經不止一次在公眾場合或者私下場合,宣揚“心靈力量”這一學說了。
對此國內外的科學家,眾說紛紜,有人支援有人反對。有人認為杜恪這是走牛頓的老路,把科學搞成了神學;有人認為心靈確實高於物質,否則人類文明的自我意識就沒有意義了。
故此,對於杜恪的心靈力量觀點,官方既不宣傳、也不否定,任由科學家和民眾自行去理解——實在是杜恪這五六年時間裡,建立起了太過於偉大的神格,以至於他說的話,每個字別人都不敢不敢慎重對待。哪怕杜恪胡扯八道,至少也得等學界公認確實是胡扯八道,官方才敢下斷定。
否則,誰敢說自己比杜恪聰明,比杜恪牛叉,就敢這麼認定杜恪說得是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