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到,收到。”
再繼續下潛一會,便觸及到了海底淤泥,探照燈很亮,有九天雷聲能源核心作為動力,不虞沒電的事情。光籠磁約束場在海底掀起了大量的淤泥,片刻後系統自動調整了光籠的形狀,開始貼近海底形狀。六條機械腿伸展,踏在軟綿綿的海底淤泥層上。
開始了爬行作業。
顯示屏上顯示,目前的深度達到6756米,這裡畢竟是柔木海山群,屬於中太平洋海底的高山,所以並沒有那麼深。但即便不如馬裡亞納海溝那麼深邃,這裡除了敖廣號的燈光之外,依然屬於漆黑一片。奇奇怪怪的生物隨著海底淤泥平靜後,開始鑽了出來。
陳遠志一邊操控敖廣號,一邊按動按鈕,開始挖土作業,挖取海底的淤泥進行樣本分析。
杜恪同樣在這樣操作,他搶了別的科研人員的下海名額,自然要代替別人幹活,熟練的操作裝置,利用敖廣號的機械臂取樣。
“唔,那是什麼?”杜恪忽然看到前方,出現一條“小河”。
就是小河,蜿蜿蜒蜒流向遠方。
“是鹽河。”探索五號科研人員的聲音傳來,畫面是同步上傳到探索五號的,所以杜恪能看到的,船上人員基本都能看到,只是畫面沒那麼清晰,“海水中的鹽分不同,有一些海水的鹽分是其它海水的幾倍,就會形成這種海底鹽河,甚至可以匯聚成海底鹽湖。”
敖廣號並沒有要研究海底鹽河的意思,所以陳遠志船長直接駕駛探測器,翻過了一座看起來十分平緩的“山脊”,來到了山脊的另一側。
探照大燈的光芒照射,海底再不是平坦、柔軟的淤泥,而是大批的灰褐色東西,像是一個一個發了黴的土豆。
“是錳結核嗎?”
“肯定是!”
“那就漂亮了,哈哈,才落底就找到了錳結核。這裡的錳結核分佈很廣啊,一看就知道開發價值很高。”探索五號上傳來歡呼聲。
這一次科考任務的重要一環,就是調查海底錳結核分佈與開採可能性。
錳結核又稱多金屬結核,是一種鐵、錳氧化物的集合體,含有三十多種金屬元素,包括商業價值很高的錳銅鈷鎳,以及多種稀土元素。隨著陸地資源不斷被開採,尤其是半導體等領域對稀土資源大量消耗,人類已經日益面臨資源稀缺的危險,所以下海尋找就是重要的解決辦法。
海底錳結核資源,一直都是人類的目光所在,但是海底開採難度太大,迄今為止,還沒有成規模的錳結核開採方案。
而華夏啟動地球前進計劃之後,需要的資源自然更龐大,光靠陸地資源已經不夠,所以探索五號的錳結核探索任務,就應運而生了。
然而在歡呼聲中,杜恪卻稍顯沉默,他盯著光籠磁約束場在邊緣產生的氣泡,怔怔出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