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391章 缺人 (1 / 2)

國際上的妖魔鬼怪還是很多的,各種奇葩言論層出不窮,但是在智慧空城全球巡航之後,這些聲音漸漸沒有了,絕對實力面前,狺狺狂吠是沒有半點作用的。

時間進入11月,一如此前的推測,頒發了《移民法》。

此前華夏一直沒有移民的相關法律,只有審批管理辦法,畢竟華夏是一個人多地少的國家,不適宜進行移民政策。而此次的《移民法》同樣謹慎,在以往管理辦法的基礎上,只是做出了針對精英人才的修訂。

杜府別墅中。

杜恪也拿到了剛出版的《移民法》,翻著嶄新的書頁,他的心情不錯。

吸納全球精英人才是國家的既定方針,他多有參與,考慮到這些人才即將接觸到的內容,都是嚴格保密的科技,所以才有一人移民全家跟隨的政策,從根本上斷絕這些移民的小心思。此外最令杜恪高興的是,移民人選只限於科技精英,而非文體精英。

當時制定移民法時,社科院的一部分專家,想要對文體領域一視同仁,認為藝術精英也是精英,也應該享受到移民法的特殊對待。

但是以杜恪為首的科學家,並不這麼認為。

“足球踢得好,就能移民華夏?畫畫畫得好,就能移民華夏?明星歌星,就能移民華夏?股神富豪,就能移民華夏?抱歉,華夏地少,自己人都不夠分,就少整這些么蛾子了。”反正杜恪當時是極力反對,“科學技術才是第一生產力,華夏依然是發展中國家,我們需要繼續提升我們的生產力!”

故此。

移民法中的精英人才,特指科技人才。

此外華夏一如既往不承認雙國籍,凡是移民,就意味著自動放棄所在國國籍,若是參與到保密科研中,那麼連回國探親都不可能。可以說移民過來很簡單,但是想要再回去,那就難了。不過移民的好處也是巨大的,那就是可以接觸世界上最先進的技術,參與最宏偉的計劃。

家人也能享受到最好的照顧。

對於很多純粹的科研人員來說,這樣的條件就是天堂,這也是當初很多華夏的精英,為何出國就不再回來了,國外的科研環境是國內無法比擬的。

而現在,一切都顛倒過來。

當然,對於這些來自國外的科技精英如何安排,國家是有經驗的,上世紀就有大批毛子科學家落戶華夏,如今都已經徹底認同了華夏的文化概念——華夏從來不是一個排外的文明,而是以包容、吸納聞名於世。

“老闆,中北海發來通知,通知你於三天后前往首都開會。”

“知道了。”

開會已經佔據了杜恪生活中的很大一部分時間,從電子流實驗室建立之後,他就完成了一線科研到主持工作的身份轉變,再到智慧空城專案順利完成,他的領導能力便再無疑問。

三天後。

中北海辦公室中,杜恪與幾位院士,和領導們一起開了會。這次會議的主題,是雙港的建設專案。雙港就是航天港、太空港。智慧空城運轉正常後,國家準備啟動下一步計劃,建造一座漂浮在大氣層內高空的航天港,然後透過航天港中轉,在同步軌道上建造太空港。

太空港建好之後,就是月球基地的建設了。

畢竟隨著可控核聚變的普及,國家對於氦三的需求是無限量增加,想從地球上提煉氦三,難度太大。所以目前的可控核聚變,依然還是氘氚作為主要燃料,會產生中子輻射,達不到真正的清潔能源等級。

“杜院士,雙港的建設,還是由你來擔任總設計師?”領導詢問。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