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乎華夏天翻地覆的科技變革,背後都是杜恪在推動。
沒有杜恪的科技貢獻,就沒有如今烈火烹油的火熱一幕,這是誰都無法抹去和忽視的功勞。學術圈子固然可以小山頭林立,但歸根結底還是要拿成果說話。別人杜恪二十四歲就發表了物理學的重要理論——電子流理論,楊老故去之後,杜恪就是唯一的真神。
也是當前世界物理學界,唯一真神。
也是被譽為,最有希望統一物理學四大基本相互作用的天才,承擔了多少人的期盼。
見校長們都在沉思,杜恪乘熱打鐵,又放出一個大招:“智慧空城專案,大家都知道吧,我就這麼說吧,我與領導們溝透過,今後的大學制度肯定要重新變革……今天咱們這九所大學,C9嗎,姑且可以稱之為中文聯盟,未來肯定要承擔更多工,並且進行優勢組合。”
“杜院士,這是什麼意思?”首都大學的校長問道。
“意思就是,未來的大學將不再區分地域,因為大家都在天上。”杜恪指了指頭頂,“大學這麼重要的單位,必然是要首批進入天空之城的,所以一旦剝離出地域屬性,那麼強校自然是全國汲取菁英學子,而普通高校則分擔剩下的學子。就拿浙省大學舉例子吧。”
杜恪繼續說道:“等浙省大學上天之後,那麼他就不是浙省的浙省大學了,而只有華夏這唯一屬性。甚至有可能執行優勢大學空城戰略,也就是說,一所中文聯盟高校,周邊匯聚一群天空之城,形成一套產學研組合體系。以大學為龍頭,帶動科技與社會發展。”
副職領導又適時的補充道:“未來華夏,可能連省級單位都會撤銷,不再單純以地域來劃分行政,畢竟我們要迎來的是一個太空時代。”
一名校長忽然感慨道:“看來我們都被既定的思維給桎梏住了,國家這是在下一盤很大的棋。”
“下棋是領導們要研究的,今天我們中文聯盟,會議主題就是中文核心期刊的地位,如果沒有異議的話,我們就聯合簽署一份宣告,把《未來》與《生命》的地位明確一下。”
最終。
會議取得圓滿成功。
杜恪、副職領導與九位校長,聯合發表了一份宣告——《未來與生命,中文核心期刊學術地位的說明》,明確表示九所高校的職稱評定、學術考核,會將《未來》、《生命》兩本期刊納入其中,並給出高規格的權重,並鼓勵學界以中文發表論文,並對中英文論文一視同仁。
這份宣告一出,頓時引來滔滔輿論。
網際網路上的吃瓜群眾們,頂多是看個熱鬧,但是關乎切身利益的學界,幾乎要沸騰起來。有人鬧,有人笑,有人寫信舉報,有人拍手叫好。
但這一切都不重要了,高層既然決定下來,車輪必將滾滾向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