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博士還是那個杜博士,即便很久不發論文,一樣只要發表就是重量級論文。”
“是的,這篇論文雖然沒有具體的資料支撐,但是內容詳細紮實,對量子力學的鋪墊有著重要價值。看來這些年杜博士沒少研究相關內容,我仍然記得當初他發表在Nature上的《瞬間移動的暢想——論量子力學中波函式坍塌的因果關係》,那篇論文我已經可以背下來。”
國外某研究所裡。
兩位博士導師正在討論翻譯成英文後的杜恪新論文。
“我反而不覺得杜博士在專心研究量子力學,杜恪領域、全息投影……這幾年杜博士可沒有閒著,百年難遇的天才科學家,只是沒有研究我們認為的方向而已。”
“說的也是,華夏那個國家不就是這樣嗎,所以他們的科研環境永遠不如我們,所以才會有那麼多人才向我們的國家奔跑。”
“可我聽說,最近這兩年回流的華裔科學家數量越來越多了?”
“額……”
沒在這個話題上多說,兩位博導又繼續研究起了杜恪的新論文,量子時空通道建模,給這些科學家展現出了一種傳送的可能性,毫無疑問這是非常吸引人想象力的畫卷。
甚至不久之後,軍方也組織了一場討論會,詢問是否可以按照杜恪的論文指導方向,研究出真正的傳送技術,哪怕不能研究出人體傳送,能傳送物品就好。
“我們現在技術無法判斷真假,但我想的確有可行性,只是舉例發展出可以實用的傳送技術,怎麼說也要幾十年。”會議上科學家很矜持的給出了意見。
“幾十年無所謂,我們一定要及時跟進,在科技上我們已經漸漸落後於華夏了!”支援會議的將軍,滿臉的煞氣,“火龍戰鬥機已經開始隨著航母全球巡航,而我們拿不出任何應對手段,整個太空聯盟和天鎖計劃,就像是一出鬧劇,直到現在,連全息技術都破解不了!”
會議上的科學家們,面面相覷,都沒有出聲。
他們都是與軍隊有過合作的科學家,本該是這個世界上掌握先進科技最多最強的一群人,然而現在時代變了,比起大洋另一邊的古老國度科學家,他們竟然變得落後,還落後這麼多。
很多人接受不了。
卻又不得不接受。
至少在沒有獲得針對杜恪領域的技術之前,不得不接受現實——華夏的軍事力量已經是世界第一。
“我與大統領已經交流過,量子時空通道技術,我們米利堅必須跟進,我相信我們的科學家不會比任何人差勁,華夏有杜恪,我們有你們。所以在這場量子時空通道的競賽中,我們一定要奪回世界領先的地位!各位,這個要求並不過分,我相信你們可以!”
片刻後,為首的一名科學家問道:“國會願意撥付多少科研經費,量子力學的研究需要涉及到高能物理碰撞,我們需要更大的對撞機去尋找線索。”
“錢,肯定會有,無需擔心!不過是再多印刷幾次米刀而已,我相信我們的盟友們為了得到偉大的米利堅庇護,願意配合我們。”
……
《量子時空通道的模型分析》論文受到了時下全球各國的熱捧,而杜恪的另一篇論文,《關於四條鏈結構的DNA猜想與外星碳基生命推演》,下載量依然是步步高昇,但是熱度明顯不如量子這篇。
不過杜恪如今的地位決定了,他就是畫一坨屎出來,也會有大批科研人員跟進研究,想要看看這坨屎到底有什麼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