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杜恪果然沒有去現場開會,而是影片連線,有諦聽系統的量子通訊加密技術,不用擔心線路被竊聽。潘校長的量子資訊科學國家實驗室,已經透過了國家實驗室驗收,正式成為廬州市的第四個國家實驗室。專注於量子通訊領域,成果斐然,確保了華夏資訊的安全。
會議主要是通報天庭計劃的進展。
“我們已經在之前的人造重力場技術下,成功模擬出了穩定的地球重力環境,不僅可以約普通物體,還能依靠微弱的磁場感應,約束空氣,從而讓人造地球環境更加貼合現實,可供人類長期穩定生活……這一套系統,被我們稱之為人造重力龍骨系統。”
“這不是跟反重力飛行器那邊的浮空動力龍骨系統差不多?”杜恪覺得“龍骨系統”比較耳熟。
“的確是這樣的,兩者技術同源,我們下一步的考慮就是與飛行器那邊聯合研究,爭取把人造重力龍骨系統與浮空動力龍骨系統融合起來。天庭計劃是要在地球空間軌道上,打造屬於我們華夏的‘天庭’,一座比浮空城市飛的更高的太空基地,承接天空之城與探月工程。”
杜恪點頭:“這樣一來,我們的太空計劃就清晰多了。”
大氣層內部,有天空之城;大氣層外地球空間軌道上,有天庭基地;月球空間軌道上,也可以建造另一座天庭基地。這樣就在地球與月球之間,有了清晰的中轉站。
利用反重力飛行器,來往地球地面基地與天空之城;利用太空梭,來往天空之城與地球天庭基地;利用大推力火箭,來往地球天庭基地與月球天庭基地;利用普通火箭,來往月球天庭基地與月球地面基地——月球沒有大氣層,升空與降落都要比地球簡單。
如此中轉稍顯麻煩,但是明顯節省了大量的燃料,對飛行器的要求也大大降低,削減了地月之間互動的成本。
“智慧空城運轉良好,技術已經沒有阻礙……天庭計劃執行起來很快的,沒想到這麼快我們就要跳出地球了。”一名開會的院士笑道。
另一名院士調侃道:“說跳出地球還早,就算在月球上建立了基地,入住的也不會是你我,到時候說不定咱們中就有人不能蹦躂了。”
“我感覺我的身體棒的很,肯定比你們蹦躂的久一點。”
“那不見得,這人一旦老了,說沒就沒了。”
“反正我們這些人當中,杜恪肯定是有機會去月球的。”
杜恪聞言笑道:“去月球是我的既定目標,為此我每天健身,從來不間斷,我的身體不比任何一位航天員的身體素質差。我不僅要去月球,我還要去火星呢各位。”
看著影片連線中笑容燦爛的杜恪,一名相熟的原始伸手指著他,笑道:“年輕人,不講武德,當著我們這群老傢伙的面,顯擺自己的年輕。”
另一位院士接了一句:“耗子尾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