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汞1248合金絲線完成工業製備流程,填補了華夏材料學的重要空缺,讓以往不敢上馬,或者因為強度不夠從而無法上馬的專案,迅速進入實際階段。
與此同時。
航天部門召集了一次保密級別相對較高的會議,大部分與會人員都是院士級別,杜恪赫然在列。會議討論的專案是“迎接地球前進計劃,建設地月快速工程”。
“智慧空城已經升空,並穩定執行超過三個月時間,所以太空港計劃也可以著手進行了,我們的第一個目標就是在目前反重力技術可以達到的飛行高度,建造一座可以發射運輸火箭或者太空梭的太空中轉港口,作為殖民月球的第一步。”
“第二步我認為,就是透過太空港不斷運輸材料抵達月球,建立月球前哨基地。這個基地需要配備十米球作為能源,然後可以承接地月之間來往,和派遣工作人員前往居住。”
“第三步就是建造開採氦三的工業基地。”陶院士侃侃而談。
主持會議的是航天部領導,等陶院士說完,點頭道:“陶院士說的,基本就是我們航天部門經過內部論證後,初步制定的一套方案。這次邀請各位專家領導過來,就是在這三步走的基礎上,尋找不足之處和需要補充的地方。”
其實也沒有什麼好補充的。
關於對月球的探索與殖民,國家早就內部不知道討論過多少次,包括殖民火星等等,都進行過反覆的討論。十五億人口之中,精英人士那麼多,國家自然不會讓這些精英虛度光陰,很多現在雖然還不能做,但未來會做的,都有專門的精英負責籌備方案。
杜恪坐在椅子上,聽得很認真,殖民月球是他星空理想的重要一個環節。
他的專業領域已經漸漸固定,物理學、材料學、光學、量子力學,這些基礎科學都是他的研究範疇,在其它領域他只提供一個嘴炮,不提供其它太多專業參考意見。
只不過,他覺得自己不是專業人士,但在其他人眼中,他就是華夏最頂級的專業人士。
最後航空部門的領導,還是請他發表意見,對此杜恪倒也沒有拒絕:“月球已經沒有磁場,反重力技術在月球上無法施展,所以關於月球採礦車、運輸車、乃至月球發射的火箭和太空梭,都需要即刻著手製造,不要等到三步走計劃完成了,才發現運輸系統跟不上。”
“這是自然,我們已經委託了重汽集團,為我們研發月球交通工具。”部門領導回道。
杜恪點點頭,繼續說道:“月球沒有大氣層,我認為月球是非常好的中繼訊號站,同時也是我們觀測太空的良好平臺。除了氦三工業基地之外,關於天文臺、訊號塔等建築,也有同步考慮到……我們有土行孫盾構機,可以考慮在月球建造複雜的地下工事。”
月球已經是一顆內部能量近乎枯竭的僵死天體,但受到引力影響以及隕石撞擊等影響,依然會有輕微的月震發生,只不過相對地震而言,月震最高也就2級不到。
所以在月球建造地下工事,可行性非常高。
“建造那麼複雜的工事幹什麼?”一名年邁的院士,似乎一時間沒有反應過來。
杜恪便說道:“死星大炮你們聽過沒,一部電影裡面的,就是建造一個衛星大小的超級武器。我們也可以在月面上建造正對地球的武器,有充足的氦三能源,這枚大炮顯然可以無線提高能量……光籠技術不斷提升,日後我們也許能發展出真正可用的鐳射武器,就拿月球來做嘗試吧。”
聽完杜恪的“死星大炮”之說,會議室的院士們、領導們,面面相覷,總感覺杜恪像是個恐分子——這死星大炮正對地球,唯一能打的顯然也就是地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