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籠技術。
一個很老土的名字,但杜恪覺得很符合這種透過杜恪波進行約束的磁場描述,而且光籠技術開發光劍,倒也相得益彰。
“又是一項前景巨大的軍事技術啊!”杜恪靠在椅背上,整個人呈現葛優躺的姿勢,但是心靈戰甲正在不斷改進某種裝置。
這是他準備開發的杜恪波發射器,可以隨意發射杜恪波。
在杜恪波發射器的基礎上,透過光籠技術進而搭建出一個標準的光籠,再新增電漿武器發射的電漿,一系列的糅合之後,或許一把光劍就將誕生。
這是初代版本的光劍,準確說,應該叫等離子劍。
而真正的光劍,肯定要透過光籠技術約束鐳射,讓鐳射在光籠中來回運動,從而形成強大的鐳射之劍。奈何想要靠光籠約束鐳射,要求太高,很難搭建出可以約束鐳射來回運動的完美光籠。否則的話,只約束鐳射單向運動,和普通鐳射發生器也沒什麼改變。
改來改去,初代光劍依然改不出來。
杜恪變得鬱悶起來:“我明明掌握了知識,卻總敗在細節上,算了算了,等軍方來人之後,與軍方一起合作開發光劍吧。”
光劍從理論到成型,實驗室中可以藉助複雜裝置製造出,但想要用一把劍來代替負責裝置,這個難度就不是輕易能實現。
需要涉及到一整套的各領域知識。
就好像電漿武器。
杜恪此前一個人也沒少琢磨,但琢磨出來的電漿武器都很粗糙,當量也不夠,根本不能實戰。最終還是聯合一大批精英,在電感實驗室日以繼夜開發,才形成了可以實戰應用的電漿槍、電漿炮、電漿導彈。光劍顯然也要靠國家整合科研人員,群策群力。
剛放棄獨自摸索光劍,電話就來了,是田瀾打來的:“喂,老闆,明天上午,請你在電感實驗室等待,上面會有幾位領導隨同專家,去電感實驗室考察。”
“知道了。”
……
“朱院士,你是光學專家,這個杜恪波和杜恪DUV方程,是否可以實現全息投影技術?”
“總指揮,說全息投影技術還為時過早,但是杜恪波如果論證是正確的,那麼對於DUV的開發將會是巨大價值,尤其是我們的光刻機專案始終無法真正繞開米利堅光源技術,或許可以從杜恪波中尋找,可以繞開專利的光源,開發出我們自己的頂尖光刻機。”
“小杜不可能開玩笑的,雖然他年輕,個性有時候過於鮮明,但是為人從不誇大其詞,他連經費都要的不勤快……這個杜恪波肯定是正確的。”
“我也相信杜恪波的正確性,總指揮,這個杜恪DUV方程非常有意思,按照來解的話,我們對紫外線的研究將上一臺階。”
“嗯,今晚辛苦一下朱院士,隨我一道去電感實驗室,與杜恪見面聊。”
“不辛苦不辛苦,我現在也對杜恪波充滿了好奇心。”
軍用飛機抵達廬州市機場,立刻有專車將部隊某總指揮與朱院士一行人接走,沿著高速很快抵達位於科學島的電感實驗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