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討論之後,所有的研究人員選擇了佔地最小的方案,搬遷到夏科大西區隔壁。
因為電子流實驗室的大部分研究人員,都在夏科大有教學任務,兩地來往比較方便。至於科學島那邊太擁擠,而且批地又偏僻,蜀山園那邊倒是寬敞,但周邊更加閉塞。
“老陶、老薛……實驗室搬遷的具體方案我就不過問了,你們幾個副主任協商著負責。”把大方向解決好,杜恪就抽身離開。
坐火車來到華西某地市,再換成保密單位車輛,前往夜光基地。
進入基地裡,白天立刻變成燈火輝煌的夜晚,巨大的照明燈從每一座靜止波位器高塔上照射下來,基地內溫度與基地外溫度差不多,都有點寒冷。
最醒目的是懸浮在基地中央的一座天空之城模型。
遠看是一座城市,近看只是幾十座不同建築物懸浮在一起而已,每棟建築物之間都有很大空間,並非緊挨著。但是這些建築物的相隔空間,卻被彩色的標誌所填充,包括巡航線路圖、禁止飛行區域、廣告畫面和宣傳標語。這些都是全息投影技術的應用。
有了全息投影技術,這座城市模型才顯得更加整體,更加生活氣息。
筋斗雲叉車在城市模型中進進出出,進行進一步的改良,相控陣光刀技術已經應用開,所以不管是焊接還是切割,都看不到電火花四射的場面。
用一位簽署保密檔案後,來到夜光基地帶徒弟的高階技師焊工,來形容這一切:“光刀確實好用,但總覺得怪怪的,沒有電火花,心裡一點不踏實……”
也不能說真就沒有電火花,只是電火花很少,還是普通焊接時產生。
“杜總,這就是我們‘大理所’生產的新一代焊工刀,融焊、切、磨於一體,使用效果師傅們反饋那是相當的好,就是故障率有點高,尤其是高功率工作時,線路負荷是個大問題,我們一直在想辦法解決。”大理所的專家,在反重力觀光車上,為杜恪做介紹。
拿著一把焊工刀,杜恪迅速將它完全解析、復刻。
分為三個部分,前半部分是整合相控陣光刀。
這個光刀雖然小,但可以有三種模式隨意切換,電焊模式就是透過電磁效應,將焊接物電離然後融合在一起;切割模式很簡單,就是利用光刀的強大磁約束進行分割,哪怕是碳奈米管也照樣切開;研磨模式則是低功率的磁約束,對錶面物質進行細磨、拋光。
焊工刀中間部分是把手,和程式模組。
後半部分則是電源模組,安裝的是中能版壁壘結構的雷霆電池,別看電池不大,滿負荷工作,續航一整天都沒問題——相控陣光刀最大的缺陷,就是耗能太高,唯有電子流電池可以扛得住。
“確實,線路負荷很重。”杜恪將焊工刀調整到最高功率,十分清晰的洞察著細微運轉情況,“這一點除了要進行線路最佳化之外,還是要等新材料的突破,如果可以找到合適的超導材料,就能盡善盡美了。”
“杜院士,你們電子流實驗室,一直在做室溫超導,有眉目了沒有?”隨行的一名院士問道。
“目前還在摸索之中,我很少過問課題組,具體不太清楚。”
“其實250K超導已經足夠了,液氮環境輔助一下,商業前景太大了。”另一名教授專家感慨,超導的前景是有目共睹的,250K的低溫條件根本不是障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