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陣晶片是基於矽金半導體而研發出的一種新型晶片,相較於傳統的矽基晶片,擁有非常卓越的效能,效果遠超同等製程的矽晶片……”
新聞釋出會上,杜恪面對著下面頻繁的閃光燈,侃侃而談。
今天是科大晶芯成立新聞釋出會,杜恪沒有個人持股,所以名面上跟科大晶芯沒有什麼牽扯,但他名譽上擔任著科大晶芯的技術顧問一職。
科大晶芯需要杜恪的名氣,來為接下來的產業鏈保駕護航。
至於杜恪自己,並非是為了錢,純粹是為了扶持晶陣晶片這個產業鏈,包括即將成立的科大晶光,他都會趕來站臺。用自己的影響力,確保華夏在晶片領域、光科技領域殺出一條新的坦途大道。表面上這是民用市場上的廝殺,實際上依然是國家實力的提升。
照本宣科,唸完了晶陣晶片的優點之後,再接受記者的兩個問題,杜恪便離開了新聞釋出會。
他的時間寶貴。
離開新聞釋出會後,十分難得的抽出一點時間,去夏科大物理學院,上了一節大課。這節大課還不是《電子流理論》,從這學期開始,《電子流理論》就交給別人代課了。杜恪的身份有些類似於客座教授的意思,每個學期抽時間來上幾堂課,不限題材。
具體的教學內容,有其他教授傳授,杜恪的大課,都是天文物理大雜燴。
主要聊的是科學精神和科研情懷。
從什麼人類起源,到黑洞盡頭;從什麼星際旅行,到時間倒流;從什麼恐龍滅絕,到末世危機。反正就是漫無目的的閒扯,從這些小故事中,融入一些他對科學的思考,對未來的勾勒。也試圖透過這種方式,重新激發起學生們對科研的激情,給他們打打雞血。
“杜老師,您一直在說外星人,可是,真的有外星人嗎?”一名學生在課堂最後的提問時間裡,提出了自己的問題。
對於這個話題,杜恪已經在各種場合裡,有過自己的一套說辭,所以回答起來駕輕就熟:“我可以很肯定的告訴你,我堅信外星人一定存在,而且外星人也許是和我們一樣的碳基文明,也許是和我們不一樣的其它文明,但我們遲或早會遇到它們,當我們走出太陽系時?”
下一位學生接著提問道:“杜老師,我們有生之年,真的可以走出太陽系嗎?現在不是有理論說,太陽系外圍是被包裹著一層等離子光罩,防止我們探索外面的嗎?”
“額,我不知道你從哪看到的理論。事實上旅行者1號很早就進入了太陽系最外層邊界,這裡處於太陽影響範圍和星際介質之間。內部叫做日鞘,日鞘外面叫做太陽風頂層……因為太陽系在圍繞銀河系中心轉動,所以太陽系就像是一枚子彈在空氣中穿梭。”
杜恪隨手在電子黑板上畫了一幅太陽系與星際介質之間的結構圖。
然後繼續講解:“太陽輻射的太陽風,就像是彗星一樣拉長,尾巴部位可以很長很長,但是因為太陽在運動,所以前方就會很短很短,直至與星際介質接觸,形成一個屏障,阻擋了太陽風繼續向前……所以太陽風拉長的這個區域,就叫日光層,是太陽風粒子所到達的全部區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