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國家真的有紅岸基地?”
“沒有。”
“額。”
“但是類似紅岸基地的組織是有的,68年錢老為了發展航空事業建立了宇宙醫學及工程研究所,就是一直被秘傳的507所。後來507所裁撤,部分人員歸入了首都航天醫學工程研究所,但是在剩下的部分人員基礎上,再結合首都天文臺的一些小組,成立了射電望遠鏡協會。”
“射電望遠鏡協會?”
“對,就是這個協會,是與國際對接的一個單位,實際上所有的射電望遠鏡,都是尋找地外生命的單位。只不過射電望遠鏡協會,主要處理一些特殊宇宙訊號,目標更精確一些。當初南院士提出的FAST,就有射電望遠鏡協會的推動,你想要了解相關資料,回頭讓小陳帶你去認識一下。”
FAST就是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由南院士主持建設。
尋找地外生命一直是很多科學家熱衷的事業,但這與外星人傳說肯定有區別。
華夏沒有類似與外星人打交道的機構,事實上老米的51區也是不斷謠傳,逐漸謠傳成了外星人研究基地。杜恪知道這個結果之後,要說不失望那是不可能的,但同時也很慶幸,目前人類的科技水平如果真與外星人打交道,那無異於土著部落與現代軍隊打交道。
陪著大領導在夜光基地逛了一圈。
繁忙的工地上,有一處是領導重點視察的地方——智慧空城模型處。
“智慧空城是對華夏高科技的驗證,模型處就是智慧空城技術的驗證,很多高科技都需要在模型上得以體現,才能進入真正的智慧空城。”杜恪做介紹說道。
此時的智慧空城模型處,反重力技術應用的大樓模型已經開始懸浮。
兵工集團的工程師,和通訊公司的工程師,正在按照大樓的運轉方式,為模型處設計合理的交通管制方案。見到領導到來後,負責人立刻趕了過來:“領導,杜總。”
“李工,你給領導彙報一下模型處的專案進展。”杜恪隨口說道。
李工整理了一下情緒,立刻開始滔滔不絕的介紹起來,模型處沒有采用工業化流水線,都是純手工打磨,這也是專案計劃返聘那麼多老技術員的原因。
介紹之後,領導在反重力模型大樓之間走動,時不時指一下某些部件,然後詢問附近的工程師。
當詢問到一位工程師時,這位工程師激動的話都說不出來。
“不用緊張,就是隨便問問,你叫什麼名字啊?”領導溫和的說道。
“我……我叫梁家源。”
“哦,聽你口音,應該是隴省人吧。”
“嗯嗯,我是隴省鶴城人。”隨著領導幾句簡單的家常話,梁家源迅速的平復下來,“領導、杜總設計師,我做的這個專案是模型碰撞保護結構,是為了應對反重力裝置因為系統錯誤而發生碰撞時,產生一個可以保護主體裝置不會受損的應力結構……”
結構技術什麼的,領導聽了聽也沒聽懂什麼,當然專業不對口的事情很正常,領導聽完後便笑問道:“來到夜光基地幾天了?”
“已經一個月零六天。”
“想家了沒有?”
“嘿嘿……有點想我家小孩了。”
“是啊,想家是正常的,給家裡打電話沒有?”
“打了,一週可以打一次電話。”
“家裡人對你支援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