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感實驗室,杜恪寫完太空部隊計劃,就將紙張撕下來,放進口袋裡,準備找時間再與領導們聊一聊這個構思。
隨即他繼續投入到實驗之中。
有兩個實驗他現在親自著手在做,一個自然是流磁模擬實驗,這是反重力飛行器的先決條件,也是解決交通運輸的重大變革,馬虎不得。
另一個實驗,則是超韌性結構的衝壓實驗,他準備透過已知的材料製作技術,將超韌性結構復刻出來,這樣一來,會對華夏的材料學產生巨大提升。
“我現在終於迴歸老本行,做我本科時學習的內容材料學了。”他想到。
不過仔細說起來,他當初學的是高分子材料與工程專業,這個專業對於本科生來說,如果不考研不深造,那麼坑得要死,好就業但是工資低,十年努力比不上人家碩士生剛進來。當時很多同學戲稱回去研究汽車輪胎創業,說不定就把米其林給幹掉了。
現在回過頭來看,當初還是沒真心投入精力,那些基礎知識真的對材料學的研究,有著非常重要的幫助。
“等我完成超韌性結構衝壓方案,火龍戰鬥機的引擎扇葉等零部件,使用壽命應該能成倍增加……擴大到整個工業製造,又能帶來多大的價值?”
可以說換一個人來,只要研究成功,絕對是最高科學技術獎等著,然後共和國勳章也不是不能拿。
不過杜恪早已經榮譽到頂,只等找個喜慶的日子,拿到共和國勳章了,所以他的科研成果,已經不需要再去參與什麼榮譽上的爭奪。
“老闆,電子流實驗室的劉正平研究員,給你打來電話。”
“嗯,幫我接過來。”
很快劉正平的電話就轉接過來:“老闆,成功了!”
“什麼成功了?”
“第二代全息投影技術!”
“是嗎,已經攻克了互動技術?”
“嗯嗯,我們透過相位光交的特殊演算法,成功編入折射率演算法,可以實現不同介質對光源的干涉效果,然後再回饋到相位光交編碼之中,從而實現人機互動,現在的全息屏已經比電影中的全息投影技術更強!”劉正平在電話那頭興奮的呼喊,得意地很。
“幹得不錯,正平,我下午抽時間趕過去一趟。”杜恪溫言鼓勵了一句。
說實話他自己並沒有什麼激動情緒,這些實驗研發進度,再他看來都是順理成章的事情。畢竟他已經習慣了科研成果接二連三,已經逐漸代入不了普通科研人員,沒日沒夜工作,只為了研究某一項成果的感受。
不過該獎勵下屬的,還是要獎勵。
得讓科研人員保持充足動力。
下午他離開電感實驗室,來到電子流實驗室,在保密實驗室裡,看到了第二代全息屏,這一代全息屏的正式名稱叫做全息投影互動式發射屏,簡稱互動屏。手機端::
互動屏上除了一個開關鍵之外,其它按鍵全都取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