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來一個月時間裡,高層幾乎都在圍繞反重力技術,組織各種商討、論證,堪比當初可控核聚變時的規模。
而研究出反重力技術的杜恪,毫無疑問,已經牢牢鎖定了神壇地位,任何科研工作者見到他,都是客客氣氣、恭恭敬敬的態度。
學無先後,達者為師。
電子流理論,杜恪波、杜恪光、光籠技術,杜恪晶陣,再來反重力技術,每一項技術都是足以震驚世界的超級黑科技,任何一人研究出來,都是要青史留名的。
只要公佈出去,遲早都要授予諾貝爾獎。
然而這一切全都集中在杜恪身上,如何不令人歎服。
或許科研工作者中有人傲氣沖天,不把諾貝爾獎放在眼裡,但是如果一個人拿到了五六個諾貝爾獎,那麼再傲氣的科研工作者,面對這樣的科學家也不敢大喘氣。
杜恪已經把反重力技術的資料上交,並且沒有打算繼續後續的研發工作,還是他一貫的風格,研究出一個開頭,就讓別人接手。這樣別人有飯碗吃,他也不用耗費過多精力,而且榮譽始終是他的,這一點誰也搶不走。
“杜院士,關於智慧空城的試點專案,中央希望由你擔任專案總設計師。”國院領導與杜恪單獨談話。
“我願意擔任。”
“那就辛苦你了。”
“為人民服務嘛。”
“哈哈,你啊。”
短短几句對話,杜恪的身份就多了一個,智慧空城專案總設計師。
智慧空城專案是國家經過多次討論後,決定建設的未來城市試點,將會集中各種高科技,從可控核聚變到杜恪領域,從反重力技術到6G通訊,從城市光盾到全息投影,集中展示華夏目前所掌握的所有科技。
毫無疑問這一次對未來的展望與探索。
作為國內科學界的扛把子,杜恪擔任專案總設計師,是題中之意。
“接下來要忙碌起來了。”杜恪看了看手腕上的手錶,現在的他只是一具分身,本身正在奇幻世界享受孢子粉末與考魔獸肉的美妙口味。
放下手臂。
他走進了機密會議室,在這裡,國內頂級科研工作者,已經濟濟一堂。除此之外還有軍方、政府的代表,都是智慧空城專案組成員。
見到杜恪之後,竊竊私語的聲音漸漸小起來,直至不可聞。
杜恪來到主座上,二十七歲的他依然年輕帥氣,歲月沒有在臉上留下一點痕跡,當然,這是分身,想要留下痕跡確實很難。
“人都到齊了吧?”他問了一句。
專案組秘書長站起來回道:“應列席125人,實到125人,全部列席。”
“好的,下面就進入正題吧。”杜恪掃視一圈整個會議室裡的眾人,緩緩開口,“對於智慧空城專案,相信在座各位都很清楚它的內容,以及它的戰略意義,我在這裡就不重複了。今天召集大家,是要討論如何規劃智慧空城專案,我的設想是‘技術先行、標準制定、開工建設’這三段戰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