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都是你想出來的嗎?”陶教授壓抑著激動的情緒問道。
“當然。”
“不得了!”
“陶教授,你給評價評價。”
“我也不知道該怎麼評價,說實話,你的上一篇論文《壓縮電子聚集狀態的一種設想》,我幫你修改的時候,思考很多。覺得是一個很大但的想法,未嘗沒有實現的可能性,但絕不是當下技術可以實現。”
陶教授繼續說道:“但是這一篇《利用隔斷法加速質子與電子分流》寫出來,忽然就給我開啟一扇新世界大門,原來真的可以從理論上來實現你上一篇論文的設想,大大增加了說服力。”
“能發在更好的SCI期刊上嗎?”杜恪追問,他關心的還是論文能不能發表。
畢竟他的創業計劃,需要投入大量資金,為了吸引金主爸爸投資,必須要有足夠的吸引力,強有力的論文就是一個重要的宣傳手段。
“暫時不要,小杜,發表在《化學物理學報》就可以了,真有心的話,會有人關注到,沒有心的話,你寄過去也是被拒。當初愛因斯坦的相對論,不也是反對聲一片嗎,何況你這跟相對論沒法比。”
“行吧,不過這篇論文的潤色和翻譯,還是要請陶教授你多幫忙。”
“我肯定幫,不過,這個,小杜,我有個不情之請。”陶教授吞吞吐吐的拐彎抹角好一會,才說道,“我感覺你這兩篇論文,創意是真的好,而且有實現的可能性,現在即便不行,未來也說不定就行了。”
“然後呢?”杜恪問道。
“我想你能不能把我的名字也加進作者署名裡,放心,通訊作者和第一作者肯定是你,我只要個第二作者就行,真的,我義務為你修改潤色翻譯!”
想了想。
杜恪點頭答應:“可以,陶教授你畢竟參與了論文的修改,掛個第二作者不礙事。”
一篇論文可以有多個作者,其中最重要的就是第一作者和通訊作者,在職稱評定等方面,都要求以第一作者身份發表論文。當然能獨自寫論文,肯定要比合作寫論文更加分,畢竟合寫論文會分經驗。
不過對於杜恪來說無所謂,他又不是在機關單位工作,不需要考慮太多,唯獨通訊作者不能讓。
因為通訊作者往往意味著是科研專案的總負責人,是版權所有人。
“那就謝謝小杜了,哈哈,只要這篇論文被人關注到,我老陶也能跟著享受好處,說不定你這論文被引用次數多了,對我評教授都有幫助。”得到實惠的陶教授,已經開始自稱老陶了。
以前他賺杜恪再多錢,也喜歡擺教授架子,現在卻自稱老陶,可見在他心目中還是學術更重要。
杜恪能對他的學術生涯有幫助,那就不能擺架子。
“可惜《化學物理學報》才0.4的影響因子,這也差太多,我去查過,國內最好的SCI期刊是《細胞研究》已經有20個影響因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