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到安靜的來信是十七年之後,至於安靜是怎樣找到趙找的地址,這就要從十年前的一場讀書釋出會上說起。
2037年5月,作為一名資深的文學家“孫嘉佳”,第一次站在公開大講堂上與他的書迷朋友們分享了他的前半生。
趙找和顧辰有幸作為被邀嘉賓,與他們一處去了現場。
當然,孫嘉佳是把地點定在他的出生之地雲南的。
“二十多年前,我是一個只有三歲的毛頭孩子。
那時候的我,還不懂的什麼是出院,什麼是天災。
我只知道前幾天還是站著走路的父親,怎麼一段時間不見,就變成了坐著走路了。
沒錯,這是一場來自苦命之人的萬劫之路,隨著父親的癱瘓,母親的離去,我的生活從此變成了黑白色。”
臺下鴉雀無聲,甚至可以清楚的聽到隔壁友人的呼吸聲。
大家都在認真的聽著這位少年講述著這個看起來並不真實的故事,生怕自己會誤過了些什麼。
這時候,孫嘉佳拿起來提前放好在桌子上的一個紅蘋果。
“大家看,這是什麼?”
臺下一些看起來年齡尚且的孩子們,大聲的喊道:
“蘋果!”
“apple!”
甚至還有幾個人在大聲的講著英文。
“沒錯,你們說的很對,這是一顆蘋果,但準確的來說,這是一顆紅蘋果。
可是你們能想象的到,在二十年前的這個世界上,竟然有人是第一次見到蘋果嗎?”
孫嘉佳的話音剛落,臺下傳下一陣唏噓聲,甚至已經有人開始了人生攻擊。
是啊,作為21世紀一個新時代的人,若是說誰沒有見過蘋果著實讓大家多少會感到有一些“賣苦情”的意思。
“其實這個世界很殘酷,他不會因為你是弱者就對你刮目相看,而他只會越發的踐踏你那悲淺的自尊心,你別無選擇,所以你必須要壯大。
9月18日,父親離世的最後診斷是胃癌,那一天的整個世界好像都是安靜的,唯獨醫院的長廊想起了一陣陣悠長的警報聲,我以為那是醫院為了紀念我那悲痛的父親。
如今想來,可悲卻可喜。
父親走了之後,我去過很多地方,修過路,倒賣蘋果,飯店端盤子,做生意,不過我感謝我的母親,是她培養了現在的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