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說……”
宋松恍然大悟,雙眼燃氣希望,“和聲不對?”
“嗯,那個,可能需要改改!”
李志凡呵呵笑著,“那什麼,我先去個衛生間,一會兒回來再聊!”
“好,好!我們等著你!”
劉元也以為李志凡有了法子,送他出門還給他指路,“前面就是衛生間,快點回來。”
李志凡三步並作兩步走進衛生間,直接摸出舊手機,進入商城開始尋找。
約莫十分鐘後,在異世界男歌手霍尊那裡,李志凡終於淘到了一首滿意的華夏民族小調,提取吸收後,快速返回了房間。
“你可回來了!”
劉元和宋松都是一臉急迫。
“到底哪有問題?嚴不嚴重?要不要重做?”
“和聲不對嗎?我剛才聽了兩遍,和聲沒什麼問題啊!”
就連莉莉絲也好奇的看向李志凡,只是她沒有說話而已。
“交給我吧!”
李志凡淡然且自信的走到宋松原先的位置坐下,抄起滑鼠點了一通,把原先的音樂放了幾遍,找尋著合適的切入點。
一邊聽,李志凡扯過紙筆,一邊抄下剛剛新鮮提取的歌謠。
“這……”
劉元好奇的看著李志凡寫的歌詞和曲譜,“你這是……在寫歌?”
“不是,是改編了一首我們華夏的民謠!”
歌曲很短,只有幾句,李志凡幾筆寫完後,拿給了劉元。
劉元對著曲譜哼哼了兩句,便徒然一愣:“咦?這個不是《西廂記》裡的《鮮花調》嗎?可是你這個感覺……又有些不一樣啊?”
“對!”
李志凡不禁豎起大拇指,“果然是華夏音樂界的宗師,這確實是《西廂記》裡的《鮮花調》,不過經過了省略和改編,所以現在這首歌叫——《茉莉花》!”
“茉莉花?”
劉元和宋松皆是一愣,再看向那歌詞,放空了片刻之後,才小神哼哼起來。
《茉莉花》最早起源於南金六合民間傳唱百年的《鮮花調》。
在另一個世界,這首歌是由軍旅作曲家何仿彙編整理,1957年完成的改編。
改編後的歌曲在整個華夏以及國際上,都具有極高的知名度,廣為傳頌,是華夏文化的代表元素之一,因其特殊的地位和代表,被譽為“華夏的第二國歌”。
能見到的最早與現代版本相似的《茉莉花》歌詞,收編在明朝萬曆年間(1573-1620)馮夢龍的《掛枝兒》中。
而《茉莉花》歌詞的前身最早刊載於清朝乾隆年間(1764-1774)的戲曲劇本集《綴白裘》,在《綴白裘》中收錄的《花鼓曲》共有12段唱詞,敘述的是《西廂記》中“張生戲鶯鶯”的故事,前兩段唱詞以重疊句稱為《鮮花調》,也有從其為基礎發展的稱為《茉莉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