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說我們的縣尊是朱子的弟子,他恰好從靜江府過來尋他弟子,所以遇見也不稀奇。”
“連他也覺得步儒的詩好,看來是真的好。”
“本來就很好啊,我這兩天反覆的讀這兩首詩,越讀越喜歡,特別是‘化作春泥更護花’和‘不拘一格降人才’兩句,真是經典啊。”
無數的讀書人議論,讓步儒名聲鵲起,甚至有人主動來拜訪他。
很快,步儒在臨賀府計程車林之中,有了一定的名氣。
不過他也沒有迷失自己,除了偶爾接見一些拜訪的人之外,便是火力全開的註釋《尚書》。
趙夫子等人也加入進來,幫忙找考證,收集資料,典故出處,這讓著書的速度快了很多。
步儒有自己的事忙,姜儀也有自己的事忙。
新年的第一個月,十家車鋪,十家粉店的營業額都很不錯,她現在開始著手準備加入雜貨店的事。
做生意最大的本質,就是互通有無,比如某個鎮的荸薺不錯,可以帶到別的地方賣,有的地方竹器編的好,有的地方布匹便宜。
有著車鋪的便利,車輛不停的來往各個鎮之間,這樣的物流條件不開設雜貨部,實在太可惜了。
她最近甚至還考慮是不是可以加入快遞服務。
不過這個要慢慢來,先把雜貨部開好了再說其他。
按照目前的盈利,大概每十天的營業額就能讓自己多開一家雜貨鋪,所以她現在著令各個鎮的負責人,開始在車鋪旁邊,尋個地方或者開闢個最少二十平米的地方做雜貨鋪。
還好之前尋的車鋪地方都夠大,而且古代小鎮上的土地不值錢,隨便在車鋪旁邊都能找個地方開闢成雜貨鋪。
所以這項進度有條不紊的。
這日一早,是集日,趕集的人不少,店裡的生意也挺好的。
姜儀在後院思索著要不要再找一批少男少女培養起來,她深知要經營一個企業,人才必不可少,如今的時代,讀書人很多,但都是有些家底的人家孩子。
這些人家供孩子讀書,是為了讓他考科舉的,不是為了打工掙口飯吃的。
窮人家的孩子沒機會讀書,自己想培養人才,只能在窮苦人家中尋找,比較聽話。
自己身邊的人才不多,這個急需解決……
正想著,這時,院門走進來一個人。
姜儀望去,卻是婆婆步母,只見她神色怪異,進了院子不看自己,眼神左右亂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