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該死,為何不早說!”綵衣一生氣,又連續紮了十幾針,這讓蕭然想起了容嬤嬤,只要綵衣再打個二十歲,估計距離容嬤嬤不遠了。
最終,屠夫還是招供了,他覺得自己吃人肉已經是足夠瘋狂了,但是還是比不上這個女人。
原來,屠夫名叫張三,年輕的時候真是儒家子弟,只不過沒入天問學宮,之前在一家小的書院修行。
但是張三幼小的時候,家境貧寒,時常吃不飽飯,更別說吃肉了。
那時候的張三最羨慕的職業其實就是鎮上的屠夫,因為屠夫可以時常吃到肉,那時候的張三理想中的事情就是天天有肉吃。
一年大旱,地裡的莊稼顆粒無收,他所在的小城大面積餓死人,張三也是在餓的兩眼發昏的時候,吃了自家雙親。
從小到大沒吃過肉的張三頓時開啟了新大門,進接著,他就不停的吃人肉,死去的流氓讓他挺過了那段時間。
就這麼吃到來年秋收,就連地主都是瘦成了竹竿,就他一個張三吃的是油光滿面。
熬過不好的年景之後,人們的生活恢復正常,張三由於吃得飽,那些日子也讀了不少書。
畢竟朝廷認可的秀才不用交稅,還有薪俸,張三跟著一個下三境的儒門子弟拜師修行,師傅進了一家小書院任職,張三也入了學院。
雖然後來張三的生活條件好轉,可是人肉的滋味在他的腦海中無法散去,就算是吃牛肉豬肉羊肉,都吃不出當初的滋味。
可是張三已經是一位讀書人,他很愛惜自己得羽毛,于丹izji偷吃人肉的事情被發現,估計這輩子也就完了。
但是,生理的慾望大過理智,他還是吃人肉了,不過吃的是那些死人,自己倒是沒殺人。
張三吃人肉吃一次,或許沒人發現,次數多了,最先發現的必然是自己身邊的人,最終他的師傅發現他吃人肉。
作為儒門弟子,他的師傅哪裡能夠容得下這等慘無人道之事,最後不禁要廢除張三的修為,還想把他丟入衙門。
張三可不想失去自由,趁其師傅不備,直接殺人吃肉。
師傅死了,他怕擔上干係,就跑來問天城,畢竟這裡是天子腳下,學宮的眼皮子地下底下,反而很難被發現。
張三就在問天城紮下根,既然儒門弟子做不了,就做起了他夢想都要做的職業,那就是屠夫。
一剛開始,他還是正經賣豬肉的,可是時間久了,他還是想吃人肉,問天城人口眾多,自然是天然的糧倉。
畢竟問天城每天死去的人太多了,路上死去的乞丐也是不少。
畢竟乞丐的肉和王公貴族的肉沒有區別,最大的區別也不過是肥瘦,張三自己還是比較喜歡吃瘦的。
張三本身還是有著修為的,那些生活在社會低層無人關注的所謂賤民死了幾個也很難發現,所以他就安穩的活到了現在。
“你和八賢王怎麼認識的?”蕭然很好奇這一點。
聽到蕭然的話,陷入回憶的張三嘴角閃過一絲嘲諷:“有一日他在對面的酒樓吃飯,覺得那天的紅燒肉不錯,可是每家的做紅燒肉的手法其實差不多,豬肉也茶杯剁,這個八賢王就好奇為何這家的肉,好吃,店裡的夥計說是從我這裡買的肉。最後我就和八賢王認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