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們紛紛躁動起來,最後張寵“勉為其難”地答應了將他們收入王庭直管中。
這件事在吐火羅引起了軒然大波。
另外四個勢力大的族長緊急聚在了一起,經過一番探討和認真的分析,終於明白了張寵的“陰謀詭計”。
照此下去,別說以後大族的優勢地位不保,自己這幾個人的族長之位也都不保。
絕對不能繼續這麼發展下去了。
幾個族長商議了一番,決定聯合起來推翻剛剛成立不久的王庭。哪怕回到最初的狀態也好啊,更何況打贏後還能瓜分現在王庭的地盤。
至於理由嘛,也有一個非常絕佳的藉口:怎能讓一個外族人來做吐火羅之王呢?
四個部落聯合之後,又採用威逼利誘等方法糾集了一些小部落,成立了“吐火羅聯軍”,準備進攻王庭區。
得知這個情況後,張寵第一句話是:“釋出檄文,幹踏釀的!”
一眾手下面面相覷。
先遣隊這些人,都是當兵打仗的糙漢子,哪會寫什麼檄文啊?而吐火羅本地的這些人,就壓根兒不知道什麼叫“檄文”。
但大王既然開了口,也不能不幹啊。
於是,兩幫人湊在一起,最後拼湊出一份不倫不類的檄文。
這篇名為《討壞人檄》的檄文是以張寵的口氣寫的,大致意思是這樣的:
我是受到上天寵愛的孩子啊,本來就可以過得很好;
本來可以過得很好啊,沒想當什麼狗屁大王;
我是受到上天寵愛的孩子啊,天神把女兒嫁給了我;
天神把女兒嫁給我啊,我可以和她過得很好;
是你們這些受苦難的孩子啊,求著我們夫婦來拯救;
我們為了拯救你們啊,拿出了火公主的聘禮;
沒想到你們這些苦孩子中啊,竟然有人背叛了誓言;
這些背叛的壞人們啊,拿起刀槍要來殺死我;
我是受到上天寵愛的孩子啊,你們根本打不過我的;
打不過我還要來打啊,那就是自己沒事找死;
我是受到上天寵愛的孩子啊,知道大多數都是好人;
吐火羅所有的好人啊,跟著我一起打敗壞人。
且別說,這篇檄文雖然令大儀朝文人們吐舌,但有一個好處:特別適合編成歌來唱。
多年之後,後人是這麼評價《討壞人檄》的:情真意切,有理有據;通俗易懂,朗朗上口。四句一調,反覆吟詠;豪氣干雲,令人奮進。實乃古往今來戰鬥檄文之佼佼者!
《討壞人檄》剛一面世,就被人按照本地曲調編成了歌。
王庭直管領域的人們,紛紛不斷重複地高唱著這首歌,振臂走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