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不僅對普通奴僕很好,對王子也非常關照,從未把他當外人。有什麼好吃的都會給他送一份,每次老婁煩王對王子不滿的時候都會幫他說話。
有一次王子生病了,後母親自到帳篷在照顧他。因為王子渾身發冷,後母鑽到被子裡給他取暖。於是乎,你懂得。
不過王子也覺得沒什麼, 畢竟對蠻族來說,父親死後迎娶繼母是很正常的事情。
天真的王子完全沒意識到這件事的嚴重性。“死後迎娶”是一回事,但沒死就這樣性質就完全不同了。在牢婁煩王看來,這不僅是挑戰了大汗的權威,更是有“取而代之”的意圖,當即派人來抓王子去殺掉。
好在王子的親孃舅提前收到了風聲,暗中相助讓王子逃了出去。
王子一路向東逃亡, 到最後小命雖然保住了,但也成了一個普通的難民, 昔日的風光再也不再。到最後,更是淪為了當時那一片的霸主——蓬井族的奴隸。
在當奴隸的過程中,他和同樣是奴隸的呼韓虎結為了知交好友,雙方互結“安達”。
半年後,呼韓虎率族人起義,反抗蓬井族。儘管呼韓虎英勇善戰,但雙方實力實在是太過懸殊,多次激戰之後呼韓族才終於在靠近高句麗區域找到一塊根據地。最後形成的局面是呼韓族不能推翻蓬井族,而蓬井族也無法剿滅呼韓族。
這樣的日子一過就是二十多年,在這期間婁煩王子一直追隨著呼韓虎,這對好朋友也都年過不惑了。兩人本以為一輩子就會是這樣,但誰也沒料到十幾年後發生的一件事徹底改變了局面。
當時草原上還沒有“大蠻王”這個概念,蓬井族族長號召草原各蠻族放下過往的矛盾,大家合在一起去打中原漢人。
這個提議得到了絕大多數蠻族的認可,畢竟去搶漢人的東西比相互間打來打去要划算得多。何況當時的中原,大儀朝才剛剛建立,國內的各方勢力都才剛剛平定。
收到蓬井族的號召之後, 呼韓族內部大多數人都覺得真是天大的好事。雖然有一小片根據地這麼多年了, 但蓬井族一直沒承認過他們。這次不但可以跟著去搶到很多東西,更能與蓬井族化敵為友。
而這個時候,婁煩王子提出了另外一個觀點。他認為:蓬井族現在為了攻打漢人聯合咱們,但心裡不可能放下芥蒂。如果咱們跟著他們幹,到時候肯定會安排咱們衝在前面。打贏了,死的是咱們的人;打輸了,也是咱們當了炮灰。
更重要的是,婁煩王子認為,蠻族平常中小規模的去漢地打草谷沒問題,但真的大規模決戰,被打敗的可能性很大。
基於以上兩點,他的建議是不參與聯軍行動,靜觀其變。如果大儀朝戰敗,高句麗勢必趁火打劫,從大儀朝的東北方向攻進去。屆時咱們就以高句麗僕從國的身份過去,共同享用“中原大餐”。如果蠻族戰敗,蓬井族勢必元氣大傷,咱們趁這個機會去佔他們的地盤,擴大自己的勢力。
當時在呼韓族貴族內部,支援他這種觀點的人極少,其中最堅定的,就是呼韓虎的大兒子、年方十五的呼韓塞西。
最終,呼韓虎還是同意了婁煩王子和呼韓塞西的提議。
後來發生的事情,和婁煩王子他們的預測完全相同:蓬井族率蠻族聯軍入侵大儀朝,被英國公大敗,損兵折將逃回草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