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讓大蠻王佔領了高昌,他就有了絕對的主動權。既可以選擇在和於奇正休戰協議期間攻打大儀朝安西,也可以選擇直接南下攻擊五星市區。
且不談大蠻王對大儀朝的直接威脅,就算暫時不對大儀朝下手,被他打下五星市後,對大儀朝的威脅更大。
熊超的口信中,除了通報了安西軍退兵這件事外,還提出了讓常固率軍迅速佔領高昌,不給大蠻王可乘之機。
常固收到熊超的口信後,也是陷入了矛盾之中。作為軍事將領,他非常清楚高昌城的戰略意義。從軍事角度而言,能夠把這個地方抓到自己手裡是最好的。可問題在於,大儀朝只是將部隊撤出高昌。從名義上來看,高昌還是隸屬大儀朝的地盤。現在去佔領高昌,性質上就可以判定為“攻打大儀朝”。
常固恨得直咬牙,心裡暗罵了李世明無數遍“卑鄙無恥”,卻又無可奈何。
和熊超不同,常固出身飛鷹鐵甲。作為李世明最嫡系部隊的一員,最初常固等人對李世明的忠誠度無人能及。在他們心裡,李世明就和天上的神仙沒有任何區別。
李世明的所作所為,讓他自己跌下了神壇。
當初有多膜拜,後來就有多失望。
飛鷹鐵甲大破大蠻族之後,於奇正就被擼了官。當時常固這批人雖然心裡有想法,但還不至於在內心中和皇帝真正決裂。畢竟自古以來,功高蓋主的臣子就沒幾個好下場的。聖上雖然罷了於奇正的官,但也並沒有斬盡殺絕,也不算是黑心到底。
但接下來徐高材領軍,將飛鷹鐵甲推進了萬劫不復的深淵,就讓常固等人心態產生了變化。在這件事上,李世明至少存在一個“用人”的問題,並不像傳說中的選帥用將金手指。但即便如此,也還能夠理解。無非就是從神變成了人。
讓常固他們無法接受的,是接下來發生的事。被他們同樣膜拜的英國公,為了自己的兒子,最後導致那些好不容易倖存下來的兄弟以死相諫。
而事情的最後,沒有人為此承擔任何責任。
重新跟著於奇正之後,從漢區開始,五星市一步一步擴大。常固親眼見到五星市是怎麼樣從什麼都沒有的荒蕪之地變得繁華起來,親眼見到這裡的人們過上幸福的生活。兩者相較之下,高低頓分。
在常固他們心裡,大儀朝已經是一個遠去的符號,和自己再也沒有什麼關係。他們現在是五星人,所忠誠的,就是五星市以及它的代表——市長於奇正。
因此,別說是熊超主動開口讓北星軍入駐高昌了,就算是直接攻打高昌,對常固這批人來說,也沒有任何的心理負擔。
但常固不是張寵。
如果是張寵的話,肯定是毫不猶豫的立即率人去把那塊地兒先給佔了,以後有什麼麻煩以後再說。
別說張寵了,就算是小乙丁武,考慮到高昌的重要性,也極有可能先斬後奏。
常固是一個非常沉穩的人。除此之外,他和於奇正的私人關係,也與張寵小乙他們有所區別。
張寵他們可以拼著事後被於奇正罵一頓,先這麼幹了再說,但常固不行。
對常固來說,任何時候都必須嚴格遵從於奇正定下的規矩。
於奇正說過,絕對不允許對大儀朝用兵,常固就絕對不會這麼做。因此,他明明想到了這是李世明的一條毒計,卻也想不出辦法。
這件事實在是太重要了,常固做不了這個主,於是趕緊派人去市裡通知。
世界上的事情,很多時候就是因為一個小小的巧合,而改變了一個人的命運。
這次的悲劇,其實也是一種巧合。
首先就是這個時候於奇正已經去了波斯。假如於奇正在市裡,那麼肯定是一句話“不要去佔領”,事情也不會發展成後面那樣。換句話說,如果於奇正在市裡,後面的事情壓根兒不會發生。
退一步說,即便於奇正不在,如果李墨寧還在,事情也不會發生。